明清时期民间好讼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9-12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2 明清时期民间好讼现状 | 第12-19页 |
2.1 民间的好讼现状 | 第12-15页 |
2.1.1 田土纠纷 | 第13-14页 |
2.1.2 人命案件 | 第14-15页 |
2.2 民间百姓的诉讼策略 | 第15-19页 |
2.2.1 谎状 | 第15-16页 |
2.2.2 缠讼 | 第16-17页 |
2.2.3 自杀 | 第17-19页 |
3 明清时期民间好讼成因 | 第19-25页 |
3.1 法律法规的完善为诉讼活动提供依据 | 第19-20页 |
3.2 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纠纷增加 | 第20-21页 |
3.3 讼师的助讼唆讼 | 第21-23页 |
3.4 其他原因 | 第23-25页 |
4 明清时期官府息讼政策 | 第25-31页 |
4.1 无讼的社会教化 | 第25-26页 |
4.2 打压讼师行业 | 第26-28页 |
4.3 调解止讼 | 第28-31页 |
4.3.1 宗族调解 | 第28页 |
4.3.2 乡邻调解 | 第28-29页 |
4.3.3 官府调解 | 第29页 |
4.3.4 官批民调 | 第29-31页 |
5 明清好讼现象引发的现实思考 | 第31-37页 |
5.1 提高了民众的法律知识 | 第31-32页 |
5.2 推动了官方的司法制度改革 | 第32-35页 |
5.2.1 司法官员诉讼观的转变 | 第32-33页 |
5.2.2 司法审判机制的完善 | 第33-35页 |
5.3 对当今社会的借鉴作用 | 第35-37页 |
6 结语 | 第37-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8-40页 |
致谢 | 第4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