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页 |
前言 | 第6-7页 |
一、商业银行保理制度的理论基础 | 第7-12页 |
(一)保理的起源 | 第7页 |
(二)保理的定义 | 第7-9页 |
1、国外对保理的定义 | 第7-8页 |
2、中国对保理及商业银行保理业务的概念 | 第8-9页 |
(三)保理的分类 | 第9-10页 |
1、明保理和暗保理 | 第9页 |
2、有追索权保理和无追索权保理 | 第9-10页 |
(四)保理的特征 | 第10-11页 |
1、保理的相关法律关系中一般有两个合同 | 第10页 |
2、保理中有三方当事人 | 第10页 |
3、具备融资功能 | 第10页 |
4、降低风险的作用 | 第10页 |
5、保理融资的首要还款源债务人的偿付 | 第10页 |
6、保理商得到债权人的直接请求权依据债务的转让 | 第10-11页 |
(五)保理的价值 | 第11-12页 |
二、中国商业银行保理应收账款的法律性质及其有效性的界定 | 第12-17页 |
(一)中国商业银行保理应收账款的法律性质的界定 | 第12-15页 |
1、学界流行的观点 | 第12-14页 |
2、中国商业银行保理应收账款法律性质的判定 | 第14-15页 |
(二)中国商业银行保理应收账款的有效性的界定 | 第15-17页 |
1、应收账款转让的范围符合法律规定 | 第15-16页 |
2、应收账款形式合法 | 第16页 |
3、满足对债务人生效的要件 | 第16-17页 |
三、中国商业银行保理应收账款转让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| 第17-20页 |
(一)应收账款的真实性问题 | 第17页 |
(二)应收账款的合法性问题 | 第17-18页 |
(三)应收账款的权利瑕疵问题 | 第18-19页 |
(四)应收账款的多次让与的优先权问题 | 第19页 |
(五)应收账款的到期未偿还的问题 | 第19-20页 |
四、国际公约及其他国家对应收账款转让的法律规定及其借鉴 | 第20-26页 |
(一)国际公约关于应收账款转让的规定 | 第20-21页 |
1、《国际保理公约》 | 第20页 |
2、《国际保理通则》 | 第20页 |
3、《国际贸易中应收账款转让公约》 | 第20-21页 |
(二)英美法系国家对应收账款转让的法律规定 | 第21-23页 |
1、英国对应收账款转让的法律界定 | 第21-22页 |
2、美国对应收账款转让法律规定 | 第22-23页 |
(三)大陆法系国家对应收账款转让法律规定 | 第23-24页 |
1、法国对应收账款转让的法律规定 | 第23-24页 |
2、德国对应收账款转让法律规定 | 第24页 |
(四)对中国商业银行保理立法的借鉴 | 第24-26页 |
1、债权的可让与性 | 第24-25页 |
2、债权让与生效要件 | 第25页 |
3、债权让与的通知 | 第25-26页 |
五、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保理应收账款让与制度的建议 | 第26-29页 |
(一)协议禁止转让应该无效 | 第26页 |
(二)债权转让告知的主体须包括受让人 | 第26页 |
(三)债权让与协议应该视做要式合约 | 第26-27页 |
(四)建立债权人的承诺和保障机制,保障应收账款的合法性 | 第27-28页 |
1、对应收账款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承诺 | 第27页 |
2、对债权可转让性进行的承诺 | 第27页 |
3、对债权转让完整性的承诺 | 第27-28页 |
4、对债权转让的唯一性承诺 | 第28页 |
(五)对供应商的资格严格审核,保障债务的到期偿还 | 第28页 |
(六)建立应收账款转让登记制度 | 第28-29页 |
结语 | 第29-30页 |
注释 | 第30-3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2-34页 |
致谢 | 第34-3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