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7-13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 | 第7-11页 |
一、日常社会动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| 第7-8页 |
二、人口老龄化丰富了老年人力资源 | 第8-9页 |
三、社区老年志愿者自身独特性得以彰显 | 第9-10页 |
四、小结:当前背景下社区老年志愿者参与日常社会动员的空间 | 第10-11页 |
第二节 研究问题 | 第11页 |
一、研究主题:社区老年志愿者参与日常社会动员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| 第11页 |
二、研究对象:社区老年志愿者、社会工作者与相关领域的专家 | 第11页 |
第三节 研究意义 | 第11-13页 |
一、理论意义:丰富老年志愿群体参与日常社会动员的理论 | 第11页 |
二、实践意义:社区老年志愿者参与日常社会动员的实践探索 | 第11-12页 |
三、政策意义:期待社区老年志愿者参与日常社会动员的规范化发展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文献回顾 | 第13-22页 |
第一节 理论支撑 | 第13-14页 |
一、活动理论 | 第13页 |
二、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| 第13-14页 |
三、优势视角 | 第14页 |
第二节 概念界定 | 第14-16页 |
一、社会动员与日常社会动员 | 第14-15页 |
二、社区老年志愿者 | 第15-16页 |
第三节 社区老年志愿者参与日常社会动员的现状 | 第16-20页 |
一、特点 | 第16页 |
二、政策 | 第16-18页 |
三、实践 | 第18-19页 |
四、小结 | 第19-20页 |
第四节 研究框架与结构 | 第20-22页 |
第三章 研究方法 | 第22-26页 |
第一节 研究方法——混合研究方法 | 第22-23页 |
一、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 | 第22页 |
二、采用目的与意义 | 第22-23页 |
第二节 资料的收集 | 第23-24页 |
一、抽样方式 | 第23-24页 |
二、测量内容 | 第24页 |
三、数据搜集 | 第24页 |
第三节 资料的分析——编码分析、SPSS分析 | 第24页 |
第四节 研究伦理 | 第24-26页 |
一、价值悬置 | 第24-25页 |
二、信效度问题 | 第25-26页 |
第四章 北京市社区老年志愿者参与动员现状探析 | 第26-36页 |
第一节 北京市社区老年志愿者参与动员基本情况 | 第26-33页 |
一、社区老年志愿者的基本情况 | 第26-30页 |
二、社区老年志愿者参与动员的相关性分析 | 第30-33页 |
第二节 社区老年志愿者的动员模式 | 第33-36页 |
一、日常社会动员工作的主体分析 | 第33-34页 |
二、构建社区老年志愿者动员模式 | 第34-36页 |
第五章 社区老年志愿者参与动员面临的问题 | 第36-39页 |
第一节 相关法律法规的构建不健全 | 第36页 |
第二节 社会社区正向的舆论不丰沛 | 第36-37页 |
第三节 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不完善 | 第37页 |
第四节 志愿者队伍后备力量不充足 | 第37-38页 |
第五节 社区社会工作的介入不充分 | 第38-39页 |
第六章 解决问题的对策 | 第39-45页 |
第一节 健全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,实现动员工作的法制化 | 第39-40页 |
第二节 社会社区要注重选树典型,积极营造健康舆论氛围 | 第40-41页 |
第三节 加强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,为老年志愿者保驾护航 | 第41-42页 |
第四节 加强老年志愿者队伍建设,发展坚实可靠后备力量 | 第42-43页 |
第五节 加快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,发挥社区社工应有作用 | 第43-45页 |
结语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8页 |
附录1 知情同意书 | 第48-49页 |
附录2 访谈提纲 | 第49-53页 |
附录3 访谈记录表 | 第53-54页 |
附录4 调查问卷 | 第54-58页 |
致谢 | 第58-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