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8-20页 |
1.1 水下传感器网络 | 第8-13页 |
1.1.1 水下传感器网络介绍 | 第8-9页 |
1.1.2 水下传感器网络研究背景 | 第9-13页 |
1.2 水下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 | 第13-18页 |
1.2.1 水下传感器网络结构 | 第13-14页 |
1.2.2 集中式拓扑控制 | 第14-16页 |
1.2.3 分布式拓扑控制 | 第16-18页 |
1.3 主要工作 | 第18页 |
1.4 论文结构 | 第18-20页 |
第2章 水下传感器网络节点能量消耗分析 | 第20-29页 |
2.1 深度能量消耗模型分析 | 第20-23页 |
2.1.1 接收数据包的能量消耗 | 第20-21页 |
2.1.2 传输数据包的能量消耗 | 第21-23页 |
2.2 球形能量消耗模型分析 | 第23-28页 |
2.2.1 网络模型 | 第23页 |
2.2.2 球形能量消耗模型 | 第23-25页 |
2.2.3 扩展版球形能量消耗模型 | 第25-28页 |
2.3 本章总结 | 第28-29页 |
第3章 基于深度信息的路由协议 | 第29-35页 |
3.1 DBR协议 | 第29-31页 |
3.1.1 DBR协议介绍 | 第29-30页 |
3.1.2 DBR协议缺点 | 第30-31页 |
3.2 EEDBR协议 | 第31-34页 |
3.2.1 EEDBR协议概述 | 第31-32页 |
3.2.2 改进的EEDBR协议AEEDBR | 第32-34页 |
3.3 本章总结 | 第34-35页 |
第4章 基于深度坐标系转换的路由协议 | 第35-42页 |
4.1 节点深度转换方法 | 第35-38页 |
4.2 新的深度阈值方法 | 第38-39页 |
4.3 BSBR路由算法 | 第39-41页 |
4.4 本章总结 | 第41-42页 |
第5章 仿真结果及分析 | 第42-47页 |
5.1 仿真工具介绍 | 第42页 |
5.2 仿真设置 | 第42-43页 |
5.3 投递率随节点数量的变化 | 第43页 |
5.4 总能量消耗随节点数量的变化 | 第43-44页 |
5.5 第一个节点死亡时刻和最后一个节点数据包发送成功时刻比较 | 第44-45页 |
5.6 不同深度阈值方法评估 | 第45-46页 |
5.7 本章总结 | 第46-47页 |
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47-49页 |
6.1 本文总结 | 第47-48页 |
6.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1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51-52页 |
致谢 | 第52-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