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道路工程论文--道路养护与维修论文--路面的养护与维修论文

富砚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18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-16页
    1.3 本论文主要工作内容第16-17页
    1.4 本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7-18页
第二章 富砚高速公路病害分析及预防性养护对策第18-33页
    2.1 富砚高速公路概况及检测情况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富砚高速公路概况及环境资料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富砚高速公路检测及资料收集第19页
    2.2 富砚高速公路早期病害类型及成因分析第19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路面变形及成因分析第19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路面裂缝及成因分析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水损坏及成因分析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表面损坏及成因分析第26-27页
    2.3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对策第27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灌缝封缝类预养护措施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薄层罩面类预养护措施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表面封层类预养护措施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沥青再生类预养护措施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预防性养护措施的选择第31-32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32-33页
第三章 基于预防性养护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第33-52页
    3.1 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指标及数据处理第33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路面车辙评价及数据处理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路面结构承载力评价及数据处理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路面抗滑性能评价及数据处理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路面行驶质量评价及数据处理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路面破损状况评价及数据处理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6 路面综合使用性能的评价第39-40页
    3.2 基于预防性养护的路面单项使用性能评价指标及标准第40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基于预防性养护的路面车辙评价及标准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基于预防性养护的路面结构承载力评价及标准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基于预防性养护的路面抗滑能力评价及标准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基于预防性养护的路面平整度评价及标准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基于预防性养护的路面破损状况评价及标准第44-45页
    3.3 基于预防性养护的路面使用性能综合评价第45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路面综合使用性能模糊评价模型的建立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路面综合使用性能模糊评价模型实例分析第48-50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50-52页
第四章 基于预防性养护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预测模型研究第52-61页
    4.1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影响因素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内在影响因素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外在影响因素第52-53页
    4.2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预测模型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确定型模型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概率型模型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其他模型第54页
    4.3 灰色预测模型的建立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灰色预测模型的提出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GM(1,1)模型的建立第55-57页
    4.4 GM(1,1)模型实例分析第57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路面车辙指数的预测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路面结构承载力预测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路面抗滑能力的预测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路面破损指数的预测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5 预测结果的综合评价第60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60-61页
第五章 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第61-81页
    5.1 微表处研究背景第61-62页
    5.2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微表处研究方案第62页
    5.3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制备第62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原材料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的制备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技术指标第64-65页
    5.4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微表处配合比设计方法和步骤第65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微表处原材料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微表处级配选择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微表处材料用量范围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微表处混合料设计步骤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5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微表处油最佳石比的确定第67-69页
    5.5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微表处路用性能研究第69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耐磨耗能力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抗车辙能力第71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抗水损坏能力第73-74页
    5.6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微表处施工性能研究第74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6.1 用水量对施工性能的影响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6.2 水泥对施工性能的影响第75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6.3 乳化剂用量对施工性能的影响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6.4 油石比对施工性能的影响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6.5 其他条件对施工性能的影响第79-80页
    5.7 本章小结第80-81页
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81-83页
    6.1 主要结论第81-82页
    6.2 研究展望第82-83页
致谢第83-84页
参考文献第84-87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7页

论文共8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内部控制框架下的秦皇岛港股份公司税务风险管理研究
下一篇:上硬下软型双层路基动力稳定性宏、细观影响因素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