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1 绪论 | 第13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、目的和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2 国内外交通预测技术的发展 | 第14页 |
1.3 交通需求模型的发展阶段 | 第14-15页 |
1.4 国内交通需求预测的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4.1 交通需求理论研究方面 | 第15页 |
1.4.2 实践方面 | 第15-16页 |
1.5 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6-17页 |
2 都市圈理论 | 第17-26页 |
2.1 都市圈相关概念 | 第17-21页 |
2.1.1 对都市圈的一般认识 | 第17页 |
2.1.2 都市圈的类型 | 第17-18页 |
2.1.3 国内外类似概念 | 第18-21页 |
2.2 都市圈的形成背景 | 第21-23页 |
2.2.1 概述 | 第21-22页 |
2.2.2 国内外都市圈的形成背景差异 | 第22-23页 |
2.3 都市圈的形成要素及特征 | 第23-25页 |
2.3.1 形成要素 | 第23-24页 |
2.3.2 都市圈的特征 | 第24-25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3 国内外都市圈交通的发展 | 第26-45页 |
3.1 世界六大都市圈简介 | 第26-27页 |
3.1.1 纽约大都市圈 | 第26页 |
3.1.2 北美五大湖大都市圈 | 第26页 |
3.1.3 东京大都市圈 | 第26页 |
3.1.4 巴黎大都市圈 | 第26-27页 |
3.1.5 伦敦大都市圈 | 第27页 |
3.1.6 长三角大都市圈 | 第27页 |
3.2 东京大都市圈的发展 | 第27-31页 |
3.2.1 历史发展概况 | 第27页 |
3.2.2 人口的变化 | 第27-28页 |
3.2.3 用地规划 | 第28-29页 |
3.2.4 都市圈规划 | 第29-30页 |
3.2.5 东京大都市圈的交通 | 第30-31页 |
3.3 巴黎大都市圈的发展 | 第31-34页 |
3.3.1 历史发展概况 | 第31-32页 |
3.3.2 人口的变化 | 第32页 |
3.3.3 巴黎规划 | 第32页 |
3.3.4 巴黎大都市圈的交通 | 第32-34页 |
3.4 伦敦大都市圈的发展 | 第34-37页 |
3.4.1 历史发展概况 | 第34-35页 |
3.4.2 人口的变化 | 第35页 |
3.4.3 伦敦规划 | 第35页 |
3.4.4 伦敦大都市圈的交通 | 第35-37页 |
3.5 纽约大都市圈的发展 | 第37-39页 |
3.5.1 概况 | 第37页 |
3.5.2 公路系统 | 第37-38页 |
3.5.3 公共交通 | 第38页 |
3.5.4 美国的交通政策演变及措施 | 第38-39页 |
3.6 国内都市圈的发展 | 第39-42页 |
3.6.1 国内都市圈的形式 | 第39-40页 |
3.6.2 国内大都市圈概况 | 第40-42页 |
3.7 各国交通体系的发展经验及对我国都市圈的启示 | 第42-44页 |
3.7.1 日本 | 第42页 |
3.7.2 美国 | 第42-43页 |
3.7.3 西欧 | 第43页 |
3.7.4 启示 | 第43-44页 |
3.8 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4 都市圈交通需求预测理论 | 第45-67页 |
4.1 交通需求预测 | 第45-47页 |
4.1.1 “四阶段”交通需求预测模型 | 第45-46页 |
4.1.2 交通规划软件介绍 | 第46-47页 |
4.2 交通生成 | 第47-50页 |
4.2.1 产生和吸引交通量的影响因素 | 第47-49页 |
4.2.2 交通生成预测常用模型 | 第49-50页 |
4.2.3 小结 | 第50页 |
4.3 交通分布 | 第50-57页 |
4.3.1 增长系数模型 | 第50-52页 |
4.3.2 重力模型 | 第52-55页 |
4.3.3 介入机会模型 | 第55-56页 |
4.3.4 最大熵模型 | 第56-57页 |
4.4 交通方式划分 | 第57-62页 |
4.4.1 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| 第57-60页 |
4.4.2 交通方式划分模型 | 第60-62页 |
4.5 交通流分配 | 第62-65页 |
4.5.1 概述 | 第63-64页 |
4.5.2 非平衡分配模型 | 第64-65页 |
4.6 都市圈交通需求预测模型 | 第65-66页 |
4.6.1 城市内部交通需求预测 | 第65-66页 |
4.6.2 城市间交通需求预测 | 第66页 |
4.6.3 对外和过境交通需求预测 | 第66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5 交通需求预测案例应用 | 第67-88页 |
5.1 城市内交通需求预测 | 第67-69页 |
5.1.1 研究范围及年限 | 第67页 |
5.1.2 交通需求预测成果 | 第67-69页 |
5.2 五区组团人口与就业分布预测 | 第69-71页 |
5.3 五区组团间跨区交通需求预测 | 第71-85页 |
5.3.1 五区组团间联系战略 | 第71-72页 |
5.3.2 交通小区的划分及各交通小区人口与就业分布预测 | 第72-73页 |
5.3.3 吸引出行权重的确定 | 第73-76页 |
5.3.4 不同战略联系下各交通小区的OD分布 | 第76-79页 |
5.3.5 各边界高峰小时跨区机动车总量预测 | 第79-85页 |
5.4 都市区出入境和过境交通需求预测 | 第85-86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86-88页 |
6 结语与展望 | 第88-89页 |
6.1 论文的主要结论 | 第88页 |
6.2 未来的后续研究与工作 | 第88-8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9-92页 |
致谢 | 第92-9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