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1.1 引言 | 第10页 |
1.2 焊接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2.1 国外焊接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2.2 国内焊接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3 计算机仿真技术及其应用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3.1 计算机仿真技术 | 第12-13页 |
1.3.2 计算机仿真技术在自动化焊接中的应用意义 | 第13页 |
1.4 课题来源、主要内容以及研究意义 | 第13-15页 |
1.4.1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| 第13-15页 |
1.4.2 课题研究意义 | 第15页 |
1.5 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及开发工具 | 第15-17页 |
1.5.1 技术路线 | 第15-16页 |
1.5.2 开发工具 | 第16-17页 |
1.6 本章小结 | 第17-18页 |
第2章 数学建模及插补控制算法的研究 | 第18-35页 |
2.1 机床运动形式 | 第18-20页 |
2.2 数学模型 | 第20-29页 |
2.2.1 相交圆柱管相贯线接缝的数学模型 | 第20-22页 |
2.2.2 焊枪摆动参数方程 | 第22-29页 |
2.3 插补算法 | 第29-34页 |
2.3.1 插补的基本概念 | 第29页 |
2.3.2 实时插补控制算法 | 第29-31页 |
2.3.3 插补误差控制 | 第31-32页 |
2.3.4 焊接精度控制 | 第32-34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3章 数控代码的编辑与检查 | 第35-45页 |
3.1 数控加工程序 | 第35-36页 |
3.2 数控加工程序的编辑 | 第36-37页 |
3.3 自动生成 NC代码 | 第37-39页 |
3.4 数控加工程序的错误检查 | 第39-44页 |
3.4.1 词法检查 | 第39-41页 |
3.4.2 语法检查 | 第41-43页 |
3.4.3 错误处理 | 第43-44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4章 OpenGL三维图形编程技术 | 第45-52页 |
4.1 OpenGL概述 | 第45-46页 |
4.2 OpenGL工作流程及图形操作步骤 | 第46-47页 |
4.2.1 工作流程 | 第46-47页 |
4.2.2 图形操作步骤 | 第47页 |
4.3 OpenGL的变换操作 | 第47-49页 |
4.4 在 Delphi中调用OpenGL函数 | 第49-50页 |
4.5 动态仿真的关键技术 | 第50-51页 |
4.5.1 图形消隐 | 第50页 |
4.5.2 动画和双缓存技术 | 第50-51页 |
4.5.3 光照 | 第51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5章 运动轨迹动态仿真 | 第52-69页 |
5.1 仿真界面 | 第52-54页 |
5.2 运动轨迹动态仿真程序设计 | 第54-66页 |
5.2.1 读取 NC程序数据 | 第55页 |
5.2.2 初始化 | 第55-57页 |
5.2.3 绘制各部件模型 | 第57-60页 |
5.2.4 仿真系统坐标系的确定 | 第60-61页 |
5.2.5 调用 Renderscene绘图程序 | 第61-63页 |
5.2.6 利用定时器实现动态加工仿真 | 第63-66页 |
5.3 仿真分析 | 第66-68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第6章 多层多道焊接的初步研究 | 第69-74页 |
6.1 氩弧焊概述 | 第69页 |
6.2 多层多道焊接的研究意义 | 第69-70页 |
6.3 焊枪以及工作台在每层焊接时的运动轨迹 | 第70-72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72-74页 |
总结与展望 | 第74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7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9-80页 |
致谢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