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2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1.3 文章的创作思路及创新之处 | 第10-12页 |
1.3.1 创作思路 | 第10-11页 |
1.3.2 创新之处 | 第11-12页 |
第2章 城镇化以及区域产业经济概述 | 第12-21页 |
2.1 城镇化为核心的区域经济 | 第12-14页 |
2.1.1 城镇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 | 第12-13页 |
2.1.2 城镇产业一体化的理论和实践 | 第13-14页 |
2.2 区域产业经济体 | 第14-20页 |
2.2.1 区域产业经济体的涵义 | 第14-15页 |
2.2.2 区域产业内部之间的协作发展理论 | 第15-17页 |
2.2.3 区域产业经济体的结构优化 | 第17-20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0-21页 |
第3章 区域经济的宏观调控及其产业政策立法 | 第21-37页 |
3.1 宏观经济调控法的基本理论 | 第21-28页 |
3.1.1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立法理论的建立 | 第21-23页 |
3.1.2 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的几项基本原则 | 第23-26页 |
3.1.3 宏观经济调控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| 第26-28页 |
3.2 产业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宏观调控 | 第28-33页 |
3.2.1 产业政策的概念和本质 | 第28-29页 |
3.2.2 产业政策对改善区域经济结构的作用 | 第29-31页 |
3.2.3 宏观调控的产业政策调整本位 | 第31-33页 |
3.3 产业政策法的基本含义 | 第33-36页 |
3.3.1 产业政策法的概念和特征 | 第33-35页 |
3.3.2 产业政策法的基本制度体系 | 第35-36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4章 产业政策立法的国内外比较 | 第37-52页 |
4.1 国外的产业政策立法 | 第37-47页 |
4.1.1 日本的产业政策立法 | 第37-40页 |
4.1.2 美国的产业政策立法 | 第40-47页 |
4.2 我国的产业政策立法 | 第47-50页 |
4.2.1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政策的立法 | 第47-49页 |
4.2.2 我国过去产业政策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| 第49-50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50-52页 |
第5章 我国的区域产业政策立法 | 第52-64页 |
5.1 完善我国区域产业政策立法的方向和目标体系 | 第52-58页 |
5.1.1 区域产业政策立法的方向 | 第52-57页 |
5.1.2 区域产业政策法立法的目标体系 | 第57-58页 |
5.2 区域产业政策立法的基本原则 | 第58-61页 |
5.2.1 政府适当干预原则 | 第58-59页 |
5.2.2 产业结构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相结合的原则 | 第59-60页 |
5.2.3 构建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原则 | 第60-61页 |
5.3 区域产业政策法的战略选择 | 第61-62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2-64页 |
结论 | 第64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| 第70-71页 |
致谢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