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--工程地质学论文--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--滑坡论文

基于SBAS的高山峡谷区慢速滑坡的强度和活动性分级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第1章 绪论第8-15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8-9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-12页
    1.3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第12-13页
    1.4 技术路线第13-15页
第2章 研究区概况和数据源第15-21页
    2.1 研究区概况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地形地貌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地质条件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自然环境第17页
    2.2 数据源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SAR影像数据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滑坡分布数据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DEM数据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土地利用数据第19-21页
第3章 研究方法第21-34页
    3.1 SAR基本原理第21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InSAR原理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D-InSAR原理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D-InSAR的局限性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PSI技术第27-29页
    3.2 SBAS技术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SBAS基本原理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SBAS处理流程第31-32页
    3.3 滑坡强度评价和活动性分级方法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强度评价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活动性分级第32-34页
第4章 计算滑坡速率第34-42页
    4.1 提取高相干点变形速率第34-37页
    4.2 计算备选滑坡平均速率第37-39页
    4.3 筛选备选滑坡第39-42页
第5章 滑坡强度评价和活动性分级第42-48页
    5.1 滑坡强度评价第42-43页
    5.2 滑坡活动性分级第43-44页
    5.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44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滑坡类型与滑坡活动性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土地利用与滑坡活动性第45-48页
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48-50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48页
    6.2 主要创新点第48-49页
    6.3 不足与展望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不足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展望第49-50页
附录A第50-52页
参考文献第52-59页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59-61页
致谢第61-62页

论文共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平衡剖面恢复与沉积通量变化
下一篇:波动方程抗频散自适应网格有限差分数值模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