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0页 |
| 英文缩写对照表 | 第10-11页 |
| 前言 | 第11-13页 |
| 文献研究 | 第13-24页 |
| 1. 关于远志的研究与认识 | 第13-15页 |
| ·关于远志性能、功效与临床应用的认识 | 第13页 |
| ·远志的药性认识 | 第13页 |
| ·远志功效主治的认识 | 第13页 |
| ·远志的现代临床应用 | 第13页 |
| ·远志的药理作用与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| 第13-15页 |
| ·远志的主要药理作用 | 第13-14页 |
| ·远志的主要化学成分 | 第14-15页 |
| 2. 关于厚朴的研究与认识 | 第15-17页 |
| ·厚朴的性能、功效与临床应用 | 第15-16页 |
| ·厚朴的药性认识 | 第15页 |
| ·厚朴功效主治的认识 | 第15页 |
| ·厚朴的现代临床应用 | 第15-16页 |
| ·厚朴的药理作用与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| 第16-17页 |
| ·厚朴的主要药理作用 | 第16页 |
| ·厚朴的主要化学成分 | 第16-17页 |
| 3. 课题组对远志与厚朴配伍的研究 | 第17-18页 |
| ·考察了远志与厚朴配伍对胃肠动力的影响 | 第17-18页 |
| ·考察了远志与厚朴配伍对物质基础的影响 | 第18页 |
| 4. 相关活性物质与胃肠运动、粘膜损伤间的关系 | 第18-24页 |
| ·AchE、NO、VIP与胃肠运动的关系 | 第18-21页 |
| ·AchE与胃肠运动的关系 | 第18-19页 |
| ·NO与胃肠运动的关系 | 第19-20页 |
| ·VIP与胃肠运动的关系 | 第20-21页 |
| ·SOD、MDA、Na~+K~+-ATPase等活性物质与胃粘膜损伤的认识 | 第21-24页 |
| ·现代医学对胃粘膜损伤的认识 | 第21-22页 |
| ·SOD、MDA、PGE_2与胃粘膜损伤的关系 | 第22-23页 |
| ·Na~+K~+-ATPase、Ca~(2+)-ATPase与胃粘膜损伤的关系 | 第23-24页 |
| 实验研究 | 第24-40页 |
| 1. 实验材料 | 第24-25页 |
| ·实验动物 | 第24页 |
| ·受试药物和主要试剂、仪器 | 第24-25页 |
| ·受试药物 | 第24页 |
| ·主要试剂 | 第24-25页 |
| ·主要仪器 | 第25页 |
| ·实验动物设施条件 | 第25页 |
| ·实验场地 | 第25页 |
| 2. 统计方法 | 第25页 |
| 3. 实验方法及结果 | 第25-40页 |
| ·远志与厚朴配伍对大鼠胃肠道乙酰胆碱酯酶、一氧化氮的影响 | 第25-30页 |
| ·药液的制备 | 第25-27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27页 |
| ·AchE、NO的测定 | 第27-30页 |
| ·远志与厚朴配伍对大鼠胃窦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 | 第30-33页 |
| ·药液的制备 | 第30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30-33页 |
| ·远志与厚朴配伍对小鼠胃粘膜的影响 | 第33-35页 |
| ·药液的制备 | 第33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33-35页 |
| ·远志与厚朴配伍对小鼠胃组织SOD、MDA、PGE_2的影响 | 第35-38页 |
| ·药液的制备 | 第35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35页 |
| ·SOD、MDA、PGE_2活性的测定 | 第35-38页 |
| ·远志与厚朴配伍对小鼠胃组织Na~+K~+ATPase、Ca~(2+)-ATPase的影响 | 第38-40页 |
| ·药液的制备 | 第38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38页 |
| ·Na~+K~+-ATPase、Ca~(2+)-ATPase活性的测定 | 第38-40页 |
| 讨论 | 第40-46页 |
| 1. 厚朴缓解远志胃肠副作用的研究意义 | 第40页 |
| 2. 厚朴缓解远志胃肠动力障碍作用机制的讨论 | 第40-43页 |
| ·远志与厚朴配伍对大鼠胃肠道AchE影响的讨论 | 第40-41页 |
| ·远志与厚朴配伍对大鼠胃肠道NO影响的讨论 | 第41-42页 |
| ·远志与厚朴配伍对大鼠胃窦VIP的影响 | 第42页 |
| ·厚朴缓解远志胃肠动力障碍机制的综合讨论 | 第42-43页 |
| 3. 厚朴缓解远志胃粘膜损伤及相关机制的讨论 | 第43-46页 |
| ·远志与厚朴配伍对小鼠胃粘膜影响 | 第43-44页 |
| ·远志与厚朴配伍对小鼠胃组织SOD、MDA及PGE_2影响 | 第44页 |
| ·远志与厚朴配伍对小鼠胃部Na~+K~+-ATPase和Ca~(2+)-ATPase影响 | 第44-46页 |
| 结论 | 第46-47页 |
| 问题与展望 | 第47-48页 |
| 致谢 | 第48-4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9-53页 |
| 附图 | 第53-58页 |
|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8-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