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心理学论文--个性心理学(人格心理学)论文

失地农民子女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其与人格特质、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1 前言第11-14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1-12页
    1.2 研究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理论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现实意义第13页
    1.3 基本概念界定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失地农民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失地农民子女第13-14页
2 研究综述与问题提出第14-22页
    2.1 失地农民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判断标准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失地农民子女心理健康的测量工具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失地农民子女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失地农民子女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第16-17页
    2.2 应对方式的研究现状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应对方式概念的界定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应对方式的测量第17-18页
    2.3 人格特质的研究现状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人格特质的概念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人格特质的测量第18-19页
    2.4 三者的关系研究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人格特质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人格特质、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第21页
    2.5 问题提出第21-22页
3 研究一访谈研究第22-31页
    3.1 研究目的第22页
    3.2 研究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 3.3 访谈研究的结果与分析第23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访谈对象基本情况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失地农民子女的生活环境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失地农民子女的家庭状况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失地农民子女的内部差异第27-28页
    3.4 讨论第28-30页
    3.5 小结第30-31页
4 研究二调查研究第31-49页
    4.1 研究目的第31页
    4.2 研究假设第31页
    4.3 假设理论模型第31-32页
    4.4 研究方法第32-34页
    4.5 结果与分析第34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失地农民子女总体的基本情况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被试的心理健康状况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失地农民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5.4 失地农民子女的应对方式结果分析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4.5.5 失地农民子女人格特质的结果分析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6 失地农民子女人格特质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7 人格特质、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5.8 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检验第42-46页
    4.6 讨论第46-49页
5 总讨论第49-52页
6 结论第52-53页
7 对失地农民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第53-56页
    7.1 学校方面第53页
    7.2 家庭方面第53-54页
    7.3 社会方面第54-56页
8 本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第56-57页
参考文献第57-61页
附录第61-64页
致谢第64页

论文共6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国内服刑人员广泛性焦虑认知行为治疗的循证实践:一项元分析和随机对照实验
下一篇:新型毒品依赖者社会支持、戒毒动机与复吸的关系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