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工业经济论文--中国工业经济论文--工业部门经济论文

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劳动生产率管理模型及应用研究

致谢第5-6页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-8页
1 绪论第12-23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4-16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9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9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21-23页
2 劳动生产率相关理论第23-33页
    2.1 相关概念及构成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生产率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劳动生产率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企业劳动生产率第25页
    2.2 劳动生产率测算第25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参数方法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非参数方法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原子论方法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本文拟采用的测算方法第29-30页
    2.3 劳动生产率管理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劳动生产率管理的含义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劳动生产率管理方法第31-32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32-33页
3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第33-51页
    3.1 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第33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人员因素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物资因素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管理因素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科技因素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外部因素第38-39页
    3.2 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第3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数据收集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实证方法的选择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数据处理第43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清单第49-50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50-51页
4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劳动生产率管理模型第51-68页
    4.1 传统生产率管理模型分析第51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传统生产率管理模型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传统生产率管理模型的系统分析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传统生产率管理模型的特点第56页
    4.2 施工企业劳动生产率管理模型的构建第56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劳动生产率管理模型构建的思路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劳动生产率管理的原则及目标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施工企业劳动生产率管理模型第60-61页
    4.3 施工企业劳动生产率管理模型的系统分析第61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劳动生产率规划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劳动生产率测定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劳动生产率评价及原因分析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劳动生产率控制、反馈及提高第63-64页
    4.4 施工企业劳动生产率管理模型运行机制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分部分项工程劳动生产率管理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工程项目劳动生产率管理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企业劳动生产率管理第66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66-68页
5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劳动生产率管理模型的应用第68-81页
    5.1 案例概况第68页
    5.2 劳动生产率管理模型的应用第68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劳动生产率规划第68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劳动生产率测定第71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劳动生产率评价和原因分析第73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劳动生产率控制、反馈及提高第75-77页
    5.3 结果分析第77-80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80-81页
6 结论、建议与展望第81-84页
    6.1 研究结论第81页
    6.2 建议第81-82页
    6.3 研究展望第82-84页
参考文献第84-88页
附录第88-90页
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0-92页
学位论文数据集第92页

论文共9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高速列车构架应变模态分析与改进
下一篇:上市公司对子公司多元化股权投资与资本成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