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--第Ⅴ族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论文--锑主族(ⅤA族)元素的无机化合物论文

钒酸铋的形貌调控及光催化性能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1-18页
    1.1 背景简介第11-12页
    1.2 BiVO_4光催化材料研究进展第12页
    1.3 BiVO_4光催化剂结构第12-14页
    1.4 BiVO_4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第14-15页
    1.5 光催化作用的机理第15-16页
    1.6 本课题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第16-18页
第2章 实验方案与研究方法第18-25页
    2.1 实验原材料及其所需设备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实验药品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18-19页
    2.2 实验研究方法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水热法制备原理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水热法的优点第19页
    2.3 实验流程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工艺流程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BiVO_4粉体的制备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光催化实验第21-22页
    2.4 表征方法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X-射线衍射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透射电子显微镜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EDS能谱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5 紫外-可见漫反射光谱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6 荧光光谱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7 拉曼光谱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8 光催化活性测试第24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24-25页
第3章 BiVO_4晶体结构及光催化性能研究第25-40页
    3.1 BiVO_4粉体晶体结构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不同水热温度下BiVO_4晶体结构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不同pH值下BiVO_4的晶体结构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不同反应物的浓度BiVO_4晶相组成第27页
    3.2 微观形貌分析第27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不同水热温度BiVO_4微观形貌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不同反应物浓度BiVO_4微观形貌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不同pH下BiVO_4微观形貌第31-33页
    3.3 紫外-可见漫反射光谱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不同pH下BiVO_4紫外-可见漫反射光谱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不同温度下BiVO_4紫外-可见漫反射光谱第34页
    3.4 荧光光谱(PL)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不同pH值下BiVO_4荧光光谱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不同水热温度下BiVO_4荧光光谱第35-36页
    3.5 光催化性能分析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不同pH下BiVO_4光催化活性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不同温度下BiVO_4光催化活性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不同合成浓度BiVO_4光催化活性第38-39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39-40页
第4章 钒酸铋晶体表面改性及性能研究第40-56页
    4.1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掺加SDBS表面活性剂BiVO_4的晶相组成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Ag~+、Mn~(2+)表面改性后BiVO_4的晶相组成第41-42页
    4.2 微观形貌分析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Ag~+、Mn~(2+)表面改性BiVO_4的微观形貌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不同SDBS添加量BiVO_4的微观形貌第43-45页
    4.3 透射电镜分析第45-46页
    4.4 荧光光谱(PL)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不同SDBS添加量BiVO_4的荧光光谱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Ag~+、Mn~(2+)表面改性BiVO_4的荧光光谱第47页
    4.5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Ag~+表面改性BiVO_4的紫外可见漫反射图谱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Mn~(2+)表面改性BiVO_4的紫外可见漫反射图谱第48-49页
    4.6 Ag~+、Mn~(2+)表面改性的拉曼光谱第49-50页
    4.7 光催化性能分析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7.1 不同SDBS添加量BiVO_4的光催化活性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7.2 Ag~+、Mn~(2+)表面改性BiVO_4的光催化活性第51-52页
    4.8 机理分析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8.1 Ag~+、Mn~(2+)表面改性BiVO_4形成机理分析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8.2 表面活性剂改性BiVO_4形成机理分析第53-54页
    4.9 本章小结第54-56页
结论第56-57页
参考文献第57-63页
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第63-64页
致谢第64页

论文共6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SiO2空心球及氧化石墨烯协同改性聚酰亚胺低介电常数复合薄膜的研究
下一篇:机械剥离制备的石墨烯对壳聚糖复合薄膜导电性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