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国家行政管理论文

量化方法在我国公共政策监测中的应用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绪论第13-21页
    (一)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 选题背景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 选题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(二) 研究现状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 国外研究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 国内研究现状第16-17页
    (三) 逻辑框架、本文的重难点与创新之处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 逻辑框架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 本文的重难点及创新之处第18-19页
    (四) 研究方法与路径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 研究方法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 研究路径第20-21页
一、相关理论概述第21-33页
    (一) 公共政策监测概述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 公共政策监测概念界定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 公共政策监测体系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 公共政策监测内涵第23-24页
    (二) 量化方法在我国公共政策监测中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 量化方法基本概述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 量化方法在我国公共政策监测中应用的必要性分析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 量化方法在我国公共政策监测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第25-26页
    (三) 公共政策监测中的量化方法介绍第26-33页
        1. 社会系统核算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 社会实验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 社会审计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4. 综合实例研究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5. 管理信息系统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6. 调查法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7. 绩效监测系统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8. 成本——效益分析第31-33页
二、量化方法在我国公共政策监测中的应用现状和不足第33-54页
    (一) 文献的搜集与选取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1. 文献选取的目标范围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 文献选取的原则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 文献选取的步骤与过程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 文献选取结果第35-36页
    (二) 基于描述统计的我国公共政策监测量化方法应用现状及不足第36-45页
        1. 公共政策监测量化研究论文总量方面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 公共政策监测量化研究论文的作者方面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 公共政策监测量化研究论文资金来源方面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 公共政策监测过程中应用量化方法的情况第41-45页
    (三) 基于内容分析的我国公共政策监测量化方法应用现状及不足第45-54页
        1. 公共政策监测中应用量化方法的一般模式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 具体量化方法在公共政策监测中的应用现状及不足第46-54页
三、量化方法在我国公共政策监测应用中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第54-64页
    (一) 从公共政策监测主体方面来看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1. 参与公共政策监测活动的监测主体相对单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2. 公共政策监测主体在实施公共政策监测前主观认识上的偏差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 公共政策监测主体在监测公共政策过程中主观价值取向的诱导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4. 公共政策监测主体在实施公共政策监测过程中能力方面的欠缺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 公共政策监测主体在实施公共政策监测后缺乏对问题的反思第57页
    (二) 从公共政策监测量化方法本身方面来看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1. 政策监测量化方法本身存在的一般局限性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2. 具体公共政策监测量化方法与某些公共政策监测环节的不适配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3. 量化方法在公共政策监测过程中缺乏科学、系统的研究模式作为指导第58-59页
    (三) 从公共政策监测本身方面来看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1. 政策文本本身存在着问题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2. 公共政策监测概念界定的不统一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3. 公共政策监测资源获取的有限性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 公共政策产出和影响的难以区分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5. 公共政策影响的不可量化第60页
    (四) 从政策监测环境方面来看第60-64页
        1. 国内关于公共政策监测研究的匮乏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2. 对公共政策监测在政策分析中的核心地位认识不够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 传统线性公共政策模式的弊端和缺陷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 国内对公共政策监测量化研究的资金支持不够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5. 相关法律制度的缺乏第63-64页
四、完善量化方法在我国公共政策监测中应用的对策探析第64-73页
    (一) 公共政策监测主体方面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1. 构建职责明确、分工协作的多样化公共政策监测主体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2. 建立多元化政策监测主体间的协调机制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 提升公共政策监测主体的专业性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4. 建立统一管理的监测主体间信息共享平台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 加强公共政策监测主体关于量化研究的培训和学习第66页
    (二) 公共政策监测方法方面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 1. 加强公共政策监测量化方法应用的科学化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2. 加强公共政策监测量化研究的模式化第67-68页
    (三) 政策本身方面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1. 提升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科学性、合法性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2. 统一、科学地界定公共政策监测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3. 结合主客观指标科学界定和划分政策产出和政策影响第68-69页
    (四) 公共政策监测外部环境方面第69-73页
        1. 开展学术交流、加强对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论探讨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2. 改善现有教育模式、科学设置高校教学课程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3. 建立周期循环型公共政策分析模型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 加大对政策监测的宣传力度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5. 加大政策监测项目资金的投入,并建立相关制度保障第71-73页
结语第73-74页
参考文献第74-77页
致谢第77页

论文共7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太原高科创投公司业务流程再造研究
下一篇:用户属性在加强远程证明安全中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