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图表目录 | 第11-1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0页 |
1.1 引言 | 第14-15页 |
1.2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3 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| 第16-18页 |
1.4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| 第18-19页 |
1.5 本章小结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集气站控制系统设计 | 第20-38页 |
2.1 标准集气站生产工艺及功能需求分析 | 第20-24页 |
2.1.1 集气站工艺 | 第20-21页 |
2.1.2 功能需求分析 | 第21-23页 |
2.1.3 系统设计原则与步骤 | 第23-24页 |
2.2 集气站撬装化改进方案 | 第24-29页 |
2.2.1 集气站撬介绍 | 第24-25页 |
2.2.2 工艺模块改进及数字化集成方案 | 第25-27页 |
2.2.3 数字化集气撬设计与研发 | 第27-28页 |
2.2.4 系统的检测点统计与分析 | 第28-29页 |
2.3 系统硬件集成方案 | 第29-34页 |
2.3.1 系统硬件结构与配置 | 第29-31页 |
2.3.2 系统硬件接线设计 | 第31-34页 |
2.4 系统软件集成方案 | 第34-37页 |
2.4.1 PLC 软件控制系统 | 第34-35页 |
2.4.2 组态监控软件 | 第35-37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三章 数字化集气站撬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 | 第38-62页 |
3.1 压缩机控制系统 | 第38-41页 |
3.1.1 压缩机选型及控制需求 | 第38页 |
3.1.2 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| 第38-39页 |
3.1.3 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| 第39-41页 |
3.2 分离器工艺改进 | 第41-42页 |
3.2.1 超声速旋流气液分离器 | 第41-42页 |
3.2.2 气动调节阀在分离器排液中的应用 | 第42页 |
3.3 基于膜分离的脱硫新技术 | 第42-46页 |
3.3.1 气体膜分离的基本原理 | 第43页 |
3.3.2 膜吸收法用于天然气脱硫 | 第43-44页 |
3.3.3 净化工艺的四级安全联锁控制 | 第44-45页 |
3.3.4 危险气体泄漏与火灾事故的监控体系 | 第45-46页 |
3.4 天然气流量计量方法 | 第46-57页 |
3.4.1 天然气流量计量方法的比较 | 第46-47页 |
3.4.2 气体流量计量原理 | 第47-49页 |
3.4.3 天然气累积流量的高精度计量方法 | 第49-51页 |
3.4.4 天然气流量计计量方法在 PLC 中的实现 | 第51-55页 |
3.4.5 验证该计量方法的准确性 | 第55-57页 |
3.5 以 OPC 为基础的数据集成技术 | 第57-60页 |
3.5.1 OPC 技术 | 第57-58页 |
3.5.2 数据集成的体系结构 | 第58-59页 |
3.5.3 OPC 服务器设置 | 第59页 |
3.5.4 两种组态系统间的数据集成 | 第59-60页 |
3.6 可燃气体报警系统 | 第60-61页 |
3.6.1 可燃气体探测器检测原理 | 第60页 |
3.6.2 可燃气体检测系统的构建 | 第60-61页 |
3.7 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第四章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| 第62-78页 |
4.1 PLC 系统在 STEP7 中的硬件组态 | 第62-63页 |
4.2 PLC 系统在 STEP7 中的网络组态 | 第63-64页 |
4.3 PLC 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| 第64-71页 |
4.3.1 主程序设计模块 | 第66-67页 |
4.3.2 系统数字量采集与命令输出程序 | 第67-69页 |
4.3.3 模拟量数据采集程序 | 第69页 |
4.3.4 报警模块的实现 | 第69-71页 |
4.4 组态监控软件设计 | 第71-77页 |
4.4.1 组态通讯设计 | 第71页 |
4.4.2 组态变量创建 | 第71-72页 |
4.4.3 监控系统界面开发 | 第72-76页 |
4.4.4 监控系统功能块设计 | 第76-77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77-78页 |
第五章 系统调试及抗干扰措施 | 第78-84页 |
5.1 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分析 | 第78页 |
5.2 系统扩展性分析 | 第78-79页 |
5.3 系统软硬件调试 | 第79-82页 |
5.3.1 控制系统的硬件调试 | 第79-80页 |
5.3.2 控制系统的软件调试 | 第80-82页 |
5.4 系统抗干扰措施 | 第82-83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83-84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84-86页 |
6.1 总结 | 第84-85页 |
6.2 展望 | 第85-8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6-90页 |
致谢 | 第90-9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9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