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31页 |
1.1 引言 | 第13页 |
1.2 铝合金轮辋的应用现状及优势 | 第13-15页 |
1.3 铝合金轮辋的成形工艺发展现状 | 第15-18页 |
1.3.1 铸造法 | 第15-16页 |
1.3.2 锻造法 | 第16-17页 |
1.3.3 旋压法 | 第17-18页 |
1.3.4 旋压轮辋的优势 | 第18页 |
1.4 旋压工艺简介 | 第18-26页 |
1.4.1 旋压工艺的特点及分类 | 第18-22页 |
1.4.2 分形旋压技术 | 第22-24页 |
1.4.3 多道次旋压成形技术 | 第24-26页 |
1.5 数值模拟技术在旋压成形中的应用 | 第26-29页 |
1.5.1 有限元法在旋压技术中的应用 | 第26-27页 |
1.5.2 ALE 方法的研究现状 | 第27-29页 |
1.6 本文选题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| 第29-31页 |
1.6.1 选题意义 | 第29-30页 |
1.6.2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30-31页 |
第二章 ALE 方法及分形旋压的数值模拟 | 第31-47页 |
2.1 引言 | 第31页 |
2.2 Arbitrary Lagrangian-Eulerian(ALE)方法 | 第31-37页 |
2.2.1 ALE 方法的运动学描述 | 第31-34页 |
2.2.2 ALE 描述的控制方程 | 第34-35页 |
2.2.3 有限元矩阵方程 | 第35-37页 |
2.3 基于 ALE 方法的分形旋压成形过程数值模拟分析 | 第37-41页 |
2.3.1 分形旋压成形数值模拟的有限元模型 | 第37-40页 |
2.3.2 分形旋压成形过程中应力应变分布 | 第40-41页 |
2.4 工艺参数对分形旋压成形结果的影响 | 第41-46页 |
2.4.1 旋轮分形角对成形结果的影响 | 第42-44页 |
2.4.2 旋轮圆角半径对成形结果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2.4.3 旋轮进给比对成形结果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三章 铝合金轮辋多道次旋压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 | 第47-69页 |
3.1 引言 | 第47页 |
3.2 多道次旋压成形工艺 | 第47-49页 |
3.3 多道次旋压成形数值模拟的有限元模型 | 第49-53页 |
3.3.1 模型的建立及离散化 | 第49页 |
3.3.2 边界、接触处理及旋轮运动轨迹的确定 | 第49-50页 |
3.3.3 模型可靠性验证 | 第50-53页 |
3.4 多道次旋压成形过程中的应力与应变 | 第53-60页 |
3.4.1 各道次等效应力分布 | 第53-57页 |
3.4.2 各道次等效塑性应变分布 | 第57-60页 |
3.5 工艺参数对多道次旋压成形过程的影响 | 第60-68页 |
3.5.1 进给比对成形过程的影响 | 第60-63页 |
3.5.2 主轴转速对成形过程的影响 | 第63-65页 |
3.5.3 旋轮圆角半径对成形过程的影响 | 第65-68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第四章 多道次旋压成形工艺参数的正交试验优化设计 | 第69-83页 |
4.1 引言 | 第69页 |
4.2 多道次旋压成形结果指标 | 第69-70页 |
4.3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| 第70-73页 |
4.3.1 信噪比 | 第70-72页 |
4.3.2 正交试验数据分析方法 | 第72-73页 |
4.4 正交试验设计过程及结果 | 第73-75页 |
4.5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| 第75-80页 |
4.6 优化工艺参数组合及检验 | 第80-81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81-83页 |
第五章 铝合金轮辋多道次旋压件的成形实验 | 第83-89页 |
5.1 引言 | 第83页 |
5.2 实验条件 | 第83-85页 |
5.2.1 坯料的选择 | 第83页 |
5.2.2 预加热 | 第83-84页 |
5.2.3 润滑和加热处理 | 第84-85页 |
5.3 实验过程及结果 | 第85-88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88-89页 |
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| 第89-9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1-97页 |
致谢 | 第9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