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机软件论文--程序设计、软件工程论文--软件工程论文

基于RFID的访客安全实时管理平台的开发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绪论第11-15页
    1.1 项目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2 研究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访客安全管理系统研究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访客安全管理系统发展趋势第13页
    1.3 本文的组织结构第13-15页
第2章 相关技术综述第15-21页
    2.1 RFID 技术概述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RFID 防碰撞算法介绍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RFID 在访客系统中的应用第18页
    2.2 WEB SERVICE 技术介绍第18-19页
    2.3 对象序列化技术介绍第19-21页
第3章 访客系统需求分析第21-26页
    3.1 系统综合描述第21-22页
    3.2 外部接口需求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用户界面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硬件接口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软件接口第22-23页
    3.3 系统功能需求第23-24页
    3.4 其他非功能性需求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性能需求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安全性需求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安全措施需求第24-25页
    3.5 系统数据库需求第25-26页
第4章 访客系统总体设计第26-56页
    4.1 访客系统设计第26-27页
    4.2 业务流程设计第27-28页
    4.3 系统架构设计第28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访客管理模块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告警管理模块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系统管理模块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基础设备管理模块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数据库管理模块设计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系统部署设计第32-34页
    4.4 访客系统详细设计第34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访客信息管理设计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RFID 敏感区域告警管理设计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访客身份报警管理设计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访客信息维护设计第41-43页
    4.5 系统后台服务器的设计第43-45页
    4.6 系统数据库整体介绍第45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系统数据存储方案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系统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第46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6.3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第50-53页
    4.7 RFID 在访客系统中的设计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7.1 RFID 在系统中的设计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4.7.2 RFID 访客路线设计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7.3 RFID 系统部署方式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7.4 RFID 设备的使用第55-56页
第5章 访客系统实现和测试第56-75页
    5.1 系统开发环境第56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系统设备介绍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IIS7 环境服务器的搭建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数据库接口服务器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数据处理服务器第58-60页
    5.2 系统客户端的实现第60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访客系统登录界面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访客信息采集界面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访客信息维护界面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告警记录查询统计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访客身份告警实现第65-67页
    5.3 RFID 在系统的实现第67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生成 RFID 访问卡信息界面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RFID 区域告警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RFID 长时间未到达告警第68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RFID 维护界面第70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读写器设置第72-73页
    5.4 系统测试第73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登录功能测试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RFID 告警功能测试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访客信息维护功能测试第74-75页
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75-77页
    6.1 论文工作总结第75页
    6.2 研究工作展望第75-77页
参考文献第77-79页
致谢第79页

论文共7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滇西保山地块二叠纪(?)类与Shanita动物群(有孔虫)的生物地层学与古地理学研究
下一篇:峡东地区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化学地层特征与生物地层序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