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--环境地学论文--环境水文学论文

基于HSPF半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新立城水库流域水环境模拟及预测研究

摘要第4-8页
Abstract第8-12页
第1章 绪论第16-36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6-19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地表水环境模拟研究现状第19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新立城水库流域研究现状第32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32-35页
    1.4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35-36页
第2章 新立城水库流域概况与水环境现状分析第36-58页
    2.1 研究区概况第36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地理位置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气候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水文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地形地貌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社会经济概况第39-40页
    2.2 新立城水库湖沼学特征第40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数据来源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水质数据处理及分析第41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水力停留时间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水温分层结构第47-48页
    2.3 新立城水库水环境质量评价第48-5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水质评价方法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水质评价结果第51-52页
    2.4 新立城水库富营养化评价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富营养化评价方法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富营养化评价结果第53-55页
    2.5 新立城水库流域水环境问题归因分析第55-56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56-58页
第3章 新立城水库流域 HSPF 模型的构建第58-102页
    3.1 流域水文水质模型 HSPF 概述第58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HSPF 模型简介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HSPF 模型组织结构第58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HSPF 模型运行流程第63-65页
    3.2 新立城水库流域基础数据库的构建第65-7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数据来源及分辨率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地图投影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数字高程模型 DEM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流域水系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土地利用数据第69-7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土壤类型数据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7 气象数据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8 水文水质数据第75-76页
    3.3 HSPF 模型的构建第76-9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子流域划分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BASINS 跳转 WinHSPF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气象单元分割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模型校准与验证第79-99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99-102页
第4章 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分析及情景模拟87第102-115页
    4.1 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模拟结果第102页
    4.2 非点源污染时空变化规律第102-10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时间变化第102-10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空间变化第104-106页
    4.3 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第106-10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土地利用情景设定第10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土地利用情景模拟第106-107页
    4.4 BMP 情景模拟第107-11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最佳管理措施 BMP第107-11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BMP 情景模拟第110-113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113-115页
第5章 新立城水库水环境容量计算第115-124页
    5.1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第11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水环境容量定义第11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第115页
    5.2 设计水文条件第115-116页
    5.3 计算参数选取第116页
    5.4 新立城水库水环境容量计算及结果分析第116-12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现状年水环境容量结果分析第116-11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预测水平年水环境容量结果分析第117-120页
    5.5 提高水环境容量的对策措施第120-122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生态保护措施第121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环境管制措施第121-122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生态修复措施第122页
    5.6 本章小结第122-124页
第6章 结论与建议第124-128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124-126页
    6.2 建议第126-128页
参考文献第128-137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37-138页
致谢第138-140页
导师及作者介绍第140页

论文共14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疗养院康复景观设计初探
下一篇: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场所精神营造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