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0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相关概念阐述 | 第11-15页 |
1.2.1 景观 | 第11-12页 |
1.2.2 雕塑 | 第12-13页 |
1.2.3 雕塑景观 | 第13-14页 |
1.2.4 场所 | 第14-15页 |
1.2.5 场所效应 | 第15页 |
1.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| 第15-17页 |
1.3.1 国外大学雕塑景观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3.2 国内大学雕塑景观现状 | 第16-17页 |
1.3.3 小结 | 第17页 |
1.4 场所效应研究进展 | 第17-18页 |
1.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8页 |
1.6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1.6.1 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1.6.2 研究方法 | 第19页 |
2 四川农业大学雅安校区雕塑景观现状调查 | 第19-32页 |
2.1 校区整体概况 | 第19-21页 |
2.1.1 校区总体布局 | 第20-21页 |
2.1.2 校园景观环境 | 第21页 |
2.2 校园雕塑现状调查 | 第21-23页 |
2.3 校园雕塑景观场所效应研究对象的选择 | 第23-32页 |
2.3.1 集散型雕塑景观 | 第24-26页 |
2.3.2 休闲型雕塑景观 | 第26-28页 |
2.3.3 形象展示雕塑景观 | 第28-31页 |
2.3.4 学习型雕塑景观 | 第31-32页 |
2.4 小结 | 第32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32-57页 |
3.1 集散型景观场所效应调研结果与分析 | 第33-40页 |
3.1.1 江竹筠雕塑庭院的场所效应调研结果与分析 | 第33-34页 |
3.1.2 读书者雕塑广场的场所效应调研结果与分析 | 第34-36页 |
3.1.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| 第36-39页 |
3.1.4 小结 | 第39-40页 |
3.2 休闲型景观场所效应调研结果与分析 | 第40-46页 |
3.2.1 腾飞雕塑广场的场所效应调研结果与分析 | 第40-41页 |
3.2.2 熊猫园水景广场的场所效应调研结果与分析 | 第41-42页 |
3.2.3 问卷调查结果调研结果与分析 | 第42-46页 |
3.2.4 小结 | 第46页 |
3.3 形象展示型景观场所效应调研结果与分析 | 第46-53页 |
3.3.1 贾思勰雕塑广场的场所效应调研结果与分析 | 第46-49页 |
3.3.2 川龙大雕塑的场所效应调研结果与分析 | 第49-50页 |
3.3.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| 第50-52页 |
3.3.4 小结 | 第52-53页 |
3.4 学习型景观场所效应调研结果与分析 | 第53-57页 |
3.4.1 日晷广场的场所效应调研结果与分析 | 第53-54页 |
3.4.2 商鼎广场的场所效应调研结果与分析 | 第54-55页 |
3.4.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| 第55-57页 |
3.4.4 小结 | 第57页 |
4 结论 | 第57-58页 |
5. 存在问题与优化建议 | 第58-60页 |
5.1 四种类型的雕塑景观存在问题 | 第58-59页 |
5.2 优化建议 | 第59-60页 |
5.2.1 校园入口区域雕塑景观场所 | 第59页 |
5.2.2 生活休闲区域雕塑景观场所 | 第59-60页 |
5.2.3 教学区域雕塑景观场所 | 第60页 |
5.2.4 读书公园区域雕塑景观场所 | 第60页 |
6 结语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4页 |
附录 | 第64-74页 |
致谢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