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绪论 | 第7-34页 |
1.1 配位化合物的简介 | 第7-10页 |
1.1.1 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| 第7-8页 |
1.1.2 配位聚合物的分类 | 第8-9页 |
1.1.3 合成方法与影响因素 | 第9-10页 |
1.2 配位聚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| 第10-19页 |
1.2.1 手型催化与拆分材料 | 第10-13页 |
1.2.2 光学材料 | 第13-14页 |
1.2.3 磁性分子材料 | 第14-15页 |
1.2.4 药物的传输与缓释材料 | 第15-17页 |
1.2.5 气体吸附材料 | 第17-19页 |
1.3 本课题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和主要研究成果 | 第19-21页 |
1.3.1 本课题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9-20页 |
1.3.2 本课题所取得的主要结果 | 第20-21页 |
1.4 本论文所使用的配体和测试方法 | 第21-2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2-34页 |
第二章 基于对称弯折型四羧酸有机配体构筑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,表征及性质研究 | 第34-55页 |
2.1 前言 | 第34-35页 |
2.2 合成方法 | 第35-38页 |
2.2.1 有机配体的合成 | 第35-36页 |
2.2.2 化合物 Co_2O(odip)(py)_2(DMSO)_2·3H_2O (1)的合成 | 第36页 |
2.2.3 化合物 Co_2(odip)(H_2O)(DMA)_2·2DMA (2)的合成 | 第36页 |
2.2.4 化合物 Co_4(odip)_2(H_2O)4(DMSO)_2·5DMSO (3)的合成 | 第36-37页 |
2.2.5 化合物[Zn_2(odip)(DMF)_2(H_2O)]·2DMF·2H_2O (4)的合成 | 第37页 |
2.2.6 化合物 Zn_2(odip)(H_2O) (5)的合成 | 第37页 |
2.2.7 化合物 In(odip)·3ACN(6)的合成 | 第37-38页 |
2.3 化合物 1-6 的单晶结构分析 | 第38-48页 |
2.3.1 化合物 1-6 的单晶结构的测定及晶体学数据 | 第38-39页 |
2.3.2 化合物 1 的晶体结构描述 | 第39-40页 |
2.3.3 化合物 2 的晶体结构描述 | 第40-41页 |
2.3.4 化合物 3 的晶体结构描述 | 第41-43页 |
2.3.5 化合物 4 的晶体结构描述 | 第43-44页 |
2.3.6 化合物 5 的晶体结构描述 | 第44-46页 |
2.3.7 化合物 6 的晶体结构描述 | 第46页 |
2.3.8 配体的配位模式小结 | 第46-48页 |
2.4 化合物 1-6 的性质研究 | 第48-51页 |
2.4.1 热重分析 | 第48页 |
2.4.2 荧光分析 | 第48-49页 |
2.4.3 磁性分析 | 第49-51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5页 |
第三章 基于多弯折柔性三羧酸有机配体构筑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,表征及性质研究 | 第55-75页 |
3.1 前言 | 第55-56页 |
3.2 合成方法 | 第56-59页 |
3.2.1 有机配体的合成 | 第56页 |
3.2.2 化合物 Zn(2,2’-bipy)(cpbda) (7)的合成 | 第56-57页 |
3.2.3 化合物 Zn_2(4,4’-bipy)(cpbda)_2(8)的合成 | 第57页 |
3.2.4 化合物 Zn_5(H_2O)3(cpbda)_2·2DMF·2H_2O (9)的合成 | 第57页 |
3.2.5 化合物 Cd3(4,4’-bipy) (cpbda)_2(10)的合成 | 第57页 |
3.2.6 化合物 Mn3(cpbda)_2(DMF)_2(11)的合成 | 第57-59页 |
3.2.7 化合物 Ln(cpbda)(H_2O) (12)的合成 | 第59页 |
3.3 化合物 7-12 的单晶结构分析 | 第59-68页 |
3.3.1 化合物 7-12 的单晶结构的测定及晶体学数据 | 第59-60页 |
3.3.2 化合物 7 的晶体结构描述 | 第60-61页 |
3.3.3 化合物 8 的晶体结构描述 | 第61-62页 |
3.3.4 化合物 9 的晶体结构描述 | 第62-63页 |
3.3.5 化合物 10 的晶体结构描述 | 第63-64页 |
3.3.6 化合物 11 的晶体结构描述 | 第64-66页 |
3.3.7 化合物 12 的晶体结构描述 | 第66页 |
3.3.8 配体的配位模式小结 | 第66-68页 |
3.4 化合物 7-12 的性质研究 | 第68-71页 |
3.4.1 热重分析 | 第68-69页 |
3.4.2 荧光分析 | 第69-70页 |
3.4.3 磁性分析 | 第70-71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5页 |
第四章 基于刚性弯折型四羧酸有机配体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质表征 | 第75-88页 |
4.1 引言 | 第75-76页 |
4.2 合成方法 | 第76-77页 |
4.2.1 有机配体的合成 | 第76页 |
4.2.2 化合物 Cd_2(ctdipa)(DMF)_3·DMF(13) 的合成 | 第76页 |
4.2.3 化合物 Cd_4(ctdipa)_2(H_2O)(DMF)_5(14)的合成 | 第76-77页 |
4.2.4 化合物 Mn_2(ctdipa)(DMF)_3(15)的合成 | 第77页 |
4.2.5 化合物 Mn_2(ctdipa)(H_2O)_2(DMA) ·DMA(16)的合成 | 第77页 |
4.3 化合物 13-16 的单晶结构分析 | 第77-82页 |
4.3.1 化合物 13-16 的单晶结构的测定及晶体学数据 | 第77-78页 |
4.3.2 化合物 13 的晶体结构描述 | 第78-79页 |
4.3.3 化合物 14 的晶体结构描述 | 第79-80页 |
4.3.4 化合物 15 的晶体结构描述 | 第80-81页 |
4.3.5 化合物 16 的晶体结构描述 | 第81-82页 |
4.4 化合物 13-16 的性质研究 | 第82-85页 |
4.4.1 热重分析 | 第82-83页 |
4.4.2 荧光分析 | 第83-84页 |
4.4.3 二氧化碳吸附性质研究 | 第84页 |
4.4.4 磁性分析 | 第84-85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85-8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6-88页 |
第五章 基于吡啶联苯二甲酸有机配体后修饰的配位聚合物合成与性质研究 | 第88-99页 |
5.1 引言 | 第88-89页 |
5.2 合成方法 | 第89页 |
5.2.1 有机配体的合成 | 第89页 |
5.2.2 化合物{Zr_6(O)_4(OH)_4[Re(CO)_3Cl(bpydc)]_6}·45DMF·5(TFA·DMA) (17) 的合成 | 第89页 |
5.3 化合物 17 的单晶结构分析表征 | 第89-92页 |
5.3.1 化合物 17 的单晶结构的测定及晶体学数据 | 第89-90页 |
5.3.2 化合物 17 的粉末 XRD 表征 | 第90-91页 |
5.3.3 化合物 17 的结构描述 | 第91-92页 |
5.4 化合物 17 的光催化研究 | 第92-95页 |
5.4.1 催化条件的选择 | 第92-93页 |
5.4.2 催化效率与重复性 | 第93-94页 |
5.4.3 催化机理的讨论 | 第94-95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95-9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6-99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99-101页 |
中文摘要 | 第101-104页 |
Abstract | 第104-106页 |
作者简介 | 第107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(将)发表论文 | 第107-111页 |
致谢 | 第11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