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4页 |
ABSTRACT | 第4-6页 |
1 引言 | 第9-18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2.1 理论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.2 研究的实践指导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3 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2-18页 |
1.3.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| 第12-14页 |
1.3.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| 第14-17页 |
1.3.3 文献述评 | 第17-18页 |
2 理论与方法 | 第18-26页 |
2.1 效率基本理论 | 第18-19页 |
2.2 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计量方法 | 第19-21页 |
2.2.1 效率测度的基本思路 | 第19-20页 |
2.2.2 前沿分析法 | 第20-21页 |
2.3 DEA方法的基本模型 | 第21-23页 |
2.3.1 规模报酬不变(CRS) | 第21-22页 |
2.3.2 规模报酬可变(VRS) | 第22-23页 |
2.4 改进的DEA方法——超效率模型 | 第23-24页 |
2.5 商业银行效率的基本理论 | 第24-26页 |
2.5.1 商业银行效率的界定 | 第24页 |
2.5.2 商业银行效率的分类 | 第24-26页 |
3 商业银行贷款效率研究的非参数模型构建 | 第26-33页 |
3.1 DEA方法的理论基础 | 第26-27页 |
3.2 商业银行贷款效率的界定 | 第27-28页 |
3.3 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 | 第28-31页 |
3.3.1 指标的选取 | 第28-29页 |
3.3.2 数据说明 | 第29-31页 |
3.4 指标的预处理 | 第31-33页 |
4 商业银行贷款效率的实证分析 | 第33-48页 |
4.1 样本的描述性分析 | 第33-35页 |
4.2 贷款资金筹集阶段DEA效率分析 | 第35-40页 |
4.2.1 分类下的商业银行效率分析研究 | 第35-38页 |
4.2.2 各商业银行超效率水平的比较分析 | 第38-40页 |
4.3 贷款发放阶段DEA效率分析 | 第40-44页 |
4.3.1 商业银行分类效率的比较分析 | 第40-42页 |
4.3.2 贷款发放阶段各商业银行超效率水平的比较分析 | 第42-44页 |
4.4 两阶段结合DEA效率分析 | 第44-48页 |
4.4.1 商业银行分类效率的比较分析 | 第44-46页 |
4.4.2 各商业银行超效率水平的比较分析 | 第46-48页 |
5 贷款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8-52页 |
5.1 指标选择与模型构建 | 第48-49页 |
5.2 实证结果分析 | 第49-52页 |
6 结论与建议 | 第52-56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52-53页 |
6.2 政策建议 | 第53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0页 |
后记 | 第60-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