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2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5页 |
| 1 绪论 | 第8-21页 |
| 1.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8-15页 |
| 1.1.1 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 | 第8-12页 |
| 1.1.2 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 | 第12-13页 |
| 1.1.3 银行的综合化经营趋势明显 | 第13-14页 |
| 1.1.4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4-15页 |
| 1.2 文献综述 | 第15-19页 |
| 1.2.1 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绩效积极影响的文献综述 | 第15-17页 |
| 1.2.2 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绩效消极影响的文献综述 | 第17-18页 |
| 1.2.3 其他因素制约非利息收入影响银行绩效的文献综述 | 第18-19页 |
| 1.3 本文的结构安排 | 第19-20页 |
| 1.4 创新点与不足 | 第20-21页 |
| 2 理论借鉴与非利息收入界定 | 第21-25页 |
| 2.1 理论借鉴 | 第21-22页 |
| 2.1.1 多元化理论 | 第21-22页 |
| 2.1.2 金融创新理论 | 第22页 |
| 2.2 非利息收入的界定 | 第22-25页 |
| 3 国内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发展现状和业务特征 | 第25-32页 |
| 3.1 非利息收入的发展现状 | 第25-30页 |
| 3.1.1 非利息收入的绝对额在不断增加,比重也在不断提高 | 第25-26页 |
| 3.1.2 非利息收入业务各组成部分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相差较大 | 第26-30页 |
| 3.2 非利息收入业务的特征 | 第30-32页 |
| 3.2.1 资金占用少,经营成本相对低 | 第30页 |
| 3.2.2 业务的品种和风险都有多样化的特点,监督难 | 第30-31页 |
| 3.2.3 非利息收入具有不稳定性 | 第31-32页 |
| 4 非利息收入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| 第32-41页 |
| 4.1 银行绩效的衡量标准 | 第32页 |
| 4.2 模型指标的选取 | 第32-33页 |
| 4.3 样本的选择和数据来源 | 第33页 |
| 4.4 计量分析方法 | 第33-34页 |
| 4.5 模型的构建和说明 | 第34-35页 |
| 4.6 描述性统计结果 | 第35-37页 |
| 4.7 实证检验 | 第37-38页 |
| 4.8 模型回归结果 | 第38-41页 |
| 5 有效提高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对策 | 第41-47页 |
| 5.1 推进非利息业务的个人产品及服务创新,打造品牌特色 | 第41-43页 |
| 5.2 构建企业服务平台和提供解决方案,增加非利息收入 | 第43-45页 |
| 5.2.1 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| 第43-44页 |
| 5.2.2 提供小微企业服务平台 | 第44-45页 |
| 5.3 打造购物、理财与融资于一体的电商平台 | 第45页 |
| 5.4 严格控制开展非利息业务的营业成本 | 第45-46页 |
| 5.5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和机制,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 | 第46-47页 |
| 附录 | 第47-4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9-52页 |
| 后记 | 第52-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