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--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--生物评价、生态评价论文

基于生态足迹的昌黎县生态安全时空差异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1 引言第9-16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生态足迹研究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生态安全研究第12-14页
    1.3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目的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内容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技术路线第15-16页
2 相关概念和理论方法第16-23页
    2.1 相关概念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生态足迹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生物生产性土地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生态赤字和生态盈余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生态压力指数第18页
    2.2 理论基础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生态足迹理论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人地关系理论第19-20页
    2.3 生态安全评价模型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生态足迹计算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生态承载力计算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生态盈亏计算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生态压力指数计算第22-23页
3 研究区概况第23-25页
    3.1 研究区自然条件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气候条件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地形地貌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水文条件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自然资源第23-24页
    3.2 研究区社会经济条件第24-25页
4 昌黎县生态安全时空差异分析第25-50页
    4.1 昌黎县生态安全现状分析第25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昌黎县生态足迹分析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昌黎县生态盈亏分析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昌黎县生态压力指数分析第32-34页
    4.2 昌黎县生态足迹时空差异分析第34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昌黎县生态足迹构成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昌黎县生态足迹时空差异第35-41页
    4.3 昌黎县生态盈亏时空差异第41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昌黎县生态盈亏构成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昌黎县生态盈亏时空差异第42-45页
    4.4 昌黎县生态压力指数时空差异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昌黎县生态压力指数变化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人均生态压力指数空间变化第47-48页
    4.5 对策建议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保护耕地资源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提升生态承载力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将生态足迹账户纳入政府考核体系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4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第48-50页
结论第50-51页
参考文献第51-54页
后记第54-55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55页

论文共5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乡土史课程资源及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--以秦皇岛市乡土历史为例
下一篇:碳纳米材料可饱和吸收器件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