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峰小区低产田改造及水土保持工程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2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9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9-11页 |
1.3 技术路线 | 第11-12页 |
第2章 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| 第12-20页 |
2.1 基本概念 | 第12-14页 |
2.1.1 中低产田 | 第12页 |
2.1.2 中低产田改造 | 第12页 |
2.1.3 中低产田类型划分 | 第12-14页 |
2.2 基本理论 | 第14-15页 |
2.2.1 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14页 |
2.2.2 土地资源稀缺理论 | 第14-15页 |
2.2.3 生产经济学理论 | 第15页 |
2.3 不同类型中低产田障碍因素分析 | 第15-17页 |
2.3.1 渍涝型 | 第15-16页 |
2.3.2 瘠薄型 | 第16-17页 |
2.3.3 侵蚀型 | 第17页 |
2.4 中低产田治理模式 | 第17-20页 |
2.4.1 渍涝地综合治理模式 | 第17-18页 |
2.4.2 侵蚀地综合治理模式 | 第18页 |
2.4.3 盐碱地综合治理模式 | 第18页 |
2.4.4 风沙地综合治理模式 | 第18-19页 |
2.4.5 白浆土综合治理模式 | 第19-20页 |
第3章 我国中低产田改造的现状及成效分析 | 第20-24页 |
3.1 我国中低产田改造的必要性 | 第20页 |
3.1.1 开发后备资源扩大耕地面积并不可行 | 第20页 |
3.1.2 改造低产田提高耕地质量是现实途径 | 第20页 |
3.2 主要技术手段 | 第20-22页 |
3.3 我国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22-23页 |
3.3.1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差 | 第22页 |
3.3.2 投入不足,管理不到位 | 第22页 |
3.3.3 劳动力外流,改造难度大 | 第22-23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第4章 七峰小区低产田改造及水土保持的关键研究 | 第24-36页 |
4.1 研究区概况 | 第24-26页 |
4.1.1 地理位置 | 第24页 |
4.1.2 水文条件 | 第24-25页 |
4.1.3 气象条件 | 第25页 |
4.1.4 社会经济 | 第25页 |
4.1.5 区域地质概况 | 第25-26页 |
4.1.6 水文地质概况 | 第26页 |
4.2 七峰小区改造难点分析及改造的必要性 | 第26-29页 |
4.2.1 七峰小区低产原因 | 第26-27页 |
4.2.2 改造难点分析 | 第27-28页 |
4.2.3 七峰小区改造必要性 | 第28-29页 |
4.3 七峰小区低产田改造及水土保持工程内容 | 第29-34页 |
4.3.1 工程投资情况 | 第29页 |
4.3.2 工程建设内容 | 第29-33页 |
4.3.3 工程管理情况 | 第33-34页 |
4.4 七峰小区低产田改造及水土保持工程效益分析 | 第34-35页 |
4.4.1 经济效益分析 | 第34页 |
4.4.2 社会效益分析 | 第34-35页 |
4.4.3 生态效益分析 | 第35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5章 构建新型治理模式 | 第36-40页 |
5.1 中低产田综合治理模式的构建 | 第36-37页 |
5.2 综合治理模式配套政策分析 | 第37-38页 |
5.3 综合治理模式效果分析 | 第38-39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40-41页 |
6.1 结论 | 第40页 |
6.2 展望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4页 |
致谢 | 第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