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0-12页 |
ABSTRACT | 第12-14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5-20页 |
1.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| 第15-17页 |
1.2 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17-19页 |
1.2.1 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1.2.2 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1.3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| 第19-20页 |
1.3.1 可能的创新点 | 第19页 |
1.3.2 本文的不足 | 第19-20页 |
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| 第20-27页 |
2.1 资本市场规范培育功能的实现机制 | 第20-23页 |
2.2 文献综述 | 第23-25页 |
2.2.1 资本市场转板的含义 | 第23-24页 |
2.2.2 资本市场转板制度研究 | 第24页 |
2.2.3 区域性股权市场转板研究 | 第24-25页 |
2.3 小结 | 第25-27页 |
第3章 市场比较与转板公司特征 | 第27-36页 |
3.1 数据来源与转板流程 | 第27-28页 |
3.1.1 数据来源 | 第27页 |
3.1.2 转板流程 | 第27-28页 |
3.2 齐鲁股权交易中心与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比较 | 第28-32页 |
3.2.1 挂牌条件比较 | 第28-29页 |
3.2.2 挂牌披露信息比较 | 第29-32页 |
3.2.3 功能定位比较 | 第32页 |
3.3 公司转板目的与转板公司规模特征 | 第32-35页 |
3.3.1 公司转板目的 | 第32-33页 |
3.3.2 转板公司规模特征 | 第33-35页 |
3.4 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4章 转板公司规范治理取向 | 第36-48页 |
4.1 转板公司股权及其结构变动 | 第36-41页 |
4.1.1 股本变动及其原因 | 第36-37页 |
4.1.2 股权集中度 | 第37-39页 |
4.1.3 股权制衡度 | 第39-41页 |
4.2 转板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 | 第41-43页 |
4.2.1 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 | 第41-42页 |
4.2.2 公司内部人持股状况 | 第42-43页 |
4.3 转板公司规章制度的完善 | 第43-45页 |
4.4 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| 第45-46页 |
4.5 小结 | 第46-48页 |
第5章 转板公司成长性研究 | 第48-60页 |
5.1 盈利能力分析 | 第48-51页 |
5.1.1 主营业务收入 | 第48-49页 |
5.1.2 毛利率变化 | 第49-50页 |
5.1.3 基本每股收益 | 第50-51页 |
5.2 偿债能力分析 | 第51-53页 |
5.2.1 资产负债率变化 | 第51-52页 |
5.2.2 每股净资产变化 | 第52-53页 |
5.3 成长性状况 | 第53-57页 |
5.3.1 总资产增长率 | 第53-55页 |
5.3.2 营业收入增长率 | 第55-56页 |
5.3.3 净利润增长率 | 第56-57页 |
5.4 小结 | 第57-60页 |
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含义 | 第60-67页 |
6.1 主要研究结论 | 第60-63页 |
6.1.1 区域性股权市场规范培育功能的实现已经具有可靠的保障机制 | 第60页 |
6.1.2 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公司转板是为了获得更大的融资利益 | 第60-61页 |
6.1.3 区域性股权市场提高了挂牌公司质量 | 第61-62页 |
6.1.4 挂牌公司发展状况差异显著 | 第62-63页 |
6.2 政策含义 | 第63-67页 |
6.2.1 建过双向转板机制 | 第64-65页 |
6.2.2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| 第65页 |
6.2.3 强化市场融资功能 | 第65页 |
6.2.4 优化公司股权结构 | 第65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1页 |
致谢 | 第71-72页 |
附件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