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--图书馆学、图书馆事业论文--各类型图书馆论文--高等学校、中等专业学校图书馆论文

新信息环境下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与提升研究--基于修正SERVQUAL的实证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1章 绪论第13-47页
    1.1 问题的提出第13-15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的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意义第16-17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-4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外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研究现状第17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研究现状第28-3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研究述评第39-40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方法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思路第41-42页
    1.5 研究内容与主要创新点第42-46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内容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主要创新点第45-46页
    1.6 本章小结第46-47页
第2章 理论基础第47-83页
    2.1 服务第47-5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服务的定义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服务的特征第49-51页
    2.2 服务质量相关理论第51-7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服务质量的内涵及特性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服务质量的构成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服务质量的模型第56-6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服务质量的评价第62-7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服务质量研究讨论第72-73页
    2.3 图书馆服务质量相关理论第73-8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内涵及构成第73-7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评价第75-8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图书馆服务质量研究讨论第81-82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82-83页
第3章 新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及其内涵属性分析第83-101页
    3.1 新信息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及其用户第83-9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新信息环境概述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变化第84-8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用户信息需求、行为与能力的变化第87-90页
    3.2 新信息环境对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影响第90-9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新信息环境对用户期望服务的影响第90-9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新信息环境对用户感知服务的影响第91-9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新信息环境对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的影响第92-93页
    3.3 新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感知服务质量的内涵属性第93-10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新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感知服务质量的形成机制第93-9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新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感知服务质量的概念内涵第98-9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新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感知服务质量的构成属性第99-100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100-101页
第4章 新信息环境下SERVQUAL模型的修正及适用性研究第101-133页
    4.1 新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第101-10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影响新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特性因素第101-10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新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整合模型第104-106页
    4.2 新信息环境下SERVQUAL模型的修正研究第106-12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初始量表开发第107-11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问卷预试与量表纯化第112-124页
    4.3 新信息环境下SERVQUAL模型的适用性分析第124-13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第124-12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相关分析第125-12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效度分析第126-13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用户评分结果分析第130-132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132-133页
第5章 基于修正SERVQUAL的新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多层次评价模型的实证检验第133-159页
    5.1 理论假设与模型界定第133-13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主维度第134-13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结果质量子维度第135-13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过程质量子维度第136-13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模型界定第138-139页
    5.2 模型检验方法第139-14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结构方程模型第139-14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三阶段检验法第140-14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部分分散技术第142-143页
    5.3 初步检验第143-14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检验两个主维度第144-14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检验服务质量作为高阶因子第145-14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检验五个子维度第146-149页
    5.4 正式调研第149-15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样本来源及描述性统计第149-15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样本正态分布检验第151-153页
    5.5 交互检验第153-157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检验两个主维度第153-154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检验服务质量作为高阶因子第154-155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检验五个子维度第155-157页
    5.6 本章小结第157-159页
第6章 新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策略研究第159-182页
    6.1 新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整体水平分析第159-16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各维度权重的确定第160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各指标权重的确定第160-161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服务质量得分评价第161-164页
    6.2 新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价值函数分析第164-168页
    6.3 新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行动图表分析第168-172页
    6.4 新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模型应用分析第172-175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多层次评价模型潜变量间的相互效应分析第172-174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多层次评价模型潜变量及测项间关系分析第174-175页
    6.5 新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策略分析第175-180页
        6.5.1 强化对用户期望的管理第175-178页
        6.5.2 强化对用户需求的管理第178-179页
        6.5.3 强化对用户体验的管理第179-180页
    6.6 本章小结第180-182页
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82-185页
    7.1 研究结论第182-183页
    7.2 研究展望第183-185页
参考文献第185-202页
致谢第202-203页
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第203-204页
附录第204-206页

论文共20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汽车轮胎振动噪声性能分析方法及低噪声轮胎结构设计研究
下一篇:LED关键界面结构热特性及可靠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