动态协同多目标能效优化策略研究与仿真实现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2.1 网络能效路由协议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2.2 协同传输的研究现状 | 第14页 |
1.2.3 定向天线的研究现状 | 第14页 |
1.3 本文的主要工作 | 第14-15页 |
1.4 课题来源 | 第15-17页 |
第2章 移动多跳相关技术概述 | 第17-29页 |
2.1 移动多跳网络简介 | 第17-20页 |
2.1.1 移动多跳网络基本结构 | 第17-19页 |
2.1.2 移动多跳网络特点 | 第19页 |
2.1.3 移动多跳网络的应用 | 第19-20页 |
2.2 协同传输技术简介 | 第20-24页 |
2.2.1 协作通信分类 | 第21-23页 |
2.2.2 技术特点 | 第23-24页 |
2.3 定向天线技术简介 | 第24-26页 |
2.4 能效模型简介 | 第26页 |
2.5 博弈论简介 | 第26-27页 |
2.6 粒子群简介 | 第27-28页 |
2.7 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3章 基于博弈论的能效路由算法 | 第29-45页 |
3.1 概述 | 第29页 |
3.2 博弈论模型介绍 | 第29-30页 |
3.2.1 博弈论概念及发展 | 第29-30页 |
3.2.2 博弈论基本模型 | 第30页 |
3.3 网络模型 | 第30-33页 |
3.3.1 非合作博弈的功率控制模型 | 第30-32页 |
3.3.2 定向路由模型 | 第32-33页 |
3.4 基于非合作博弈定向能效单播路由算法 | 第33-37页 |
3.4.1 NPGDEE算法基本思想 | 第33页 |
3.4.2 NPGDEE算法原理 | 第33-34页 |
3.4.3 NPGDEE算法的能效能耗更新 | 第34-35页 |
3.4.4 NPGDEE算法步骤及流程图 | 第35-37页 |
3.5 仿真结果分析 | 第37-43页 |
3.5.1 相同网络拓扑不同波束角度 | 第38-41页 |
3.5.2 相同波束角不同网络拓扑 | 第41-43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3-45页 |
第4章 基于协同多目标能效优化算法 | 第45-57页 |
4.1 概述 | 第45页 |
4.2 基本模型介绍 | 第45-46页 |
4.2.1 分簇模型 | 第45-46页 |
4.2.2 基本协同模型 | 第46页 |
4.3 MOEE算法 | 第46-51页 |
4.3.1 MOEE算法描述 | 第46-47页 |
4.3.2 算法原理 | 第47-51页 |
4.4 仿真结果与分析 | 第51-56页 |
4.4.1 仿真环境和参数 | 第51页 |
4.4.2 仿真结果分析 | 第51-56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5章 基于离散粒子群路由传输算法 | 第57-71页 |
5.1 基本模型介绍 | 第57-58页 |
5.1.1 粒子群模型介绍 | 第57页 |
5.1.2 基于功率控制实时路由传输模型 | 第57-58页 |
5.2 离散粒子群路由算法 | 第58-62页 |
5.2.1 主要思想 | 第58-59页 |
5.2.2 算法原理 | 第59-60页 |
5.2.3 路由选择策略 | 第60-62页 |
5.3 路由传输机制 | 第62-64页 |
5.4 仿真结果与分析 | 第64-70页 |
5.4.1 仿真环境和参数 | 第64-65页 |
5.4.2 仿真结果分析 | 第65-70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第6章 总结 | 第71-73页 |
6.1 工作总结 | 第71-72页 |
6.2 未来展望 | 第72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81页 |
致谢 | 第81-8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8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