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机的应用论文--信息处理(信息加工)论文--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

基于未标定相机双目视觉的3D重构技术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绪论第10-17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0-12页
    1.2 双目视觉三维重构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相机标定的研究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图像匹配的研究现状第14页
    1.3 文章主要研究内容第14-17页
第2章 双目视觉三维重构的理论基础第17-26页
    2.1 相机透视投影模型第17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四个坐标系的概念及转换关系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线性相机模型第19-22页
    2.2 双目视觉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双目视觉三维测量原理及数学模型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对极几何第24-25页
    2.3 三维重构系统的重构流程第25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5-26页
第3章 相机标定的研究与实现第26-36页
    3.1 常见的相机标定方法第26-27页
    3.2 基于灭点的相机自标定方法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灭点求解相机内参数原理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Hough变换提取直线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基于灭点的相机自标定结果第31页
    3.3 张氏平面模板标定法第31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透视投影矩阵的获取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相机参数的获取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相机标定结果第33-35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35-36页
第4章 图像特征提取与特征匹配第36-51页
    4.1 图像特征提取第36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SIFT特征提取第36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SURF特征提取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SIFT算法与SURF算法特征提取实验结果比较第41-43页
    4.2 SIFT图像匹配第43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图像匹配的约束准则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常用的匹配方法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一种改进的误匹配剔除策略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匹配策略评估第47-50页
    4.3 实验结果第50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50-51页
第5章 图像间基础矩阵的求解第51-61页
    5.1 基础矩阵第51-52页
    5.2 基础矩阵公式推导第52-54页
    5.3 常用的基础矩阵的估计算法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线性方法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迭代方法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鲁棒方法第55-57页
    5.4 RANSAC基础矩阵估计方法的改进及性能评价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RANSAC基础矩阵估计方法的改进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改进的RANSAC基础矩阵估计方法的性能评价第58页
    5.5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8-60页
    5.6 本章小结第60-61页
第6章 三维重构第61-77页
    6.1 基础矩阵与相机内部参数恢复相机外部参数第61-62页
    6.2 空间点三维坐标的求解第62-63页
    6.3 标准测试图像实验结果第63-67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剔除严重偏离主场景的匹配点对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三角剖分第66-67页
    6.4 三维模型真实感恢复第67-69页
    6.5 自拍摄图像三维重建第69-75页
        6.5.1 SIFT初始匹配与误匹配剔除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6.5.2 基础矩阵求解与误匹配再剔除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6.5.3 建立自拍摄图像三维模型第71-75页
    6.6 模型精度分析第75-76页
    6.7 本章小结第76-77页
结论第77-79页
参考文献第79-85页
致谢第85页

论文共8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Android的电动汽车监控系统智能手机客户端设计与开发
下一篇:面向仪表校验机器人的自然语言理解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