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

水厂生产废水处理的结团增效澄清工艺中试与生产性试验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1 绪论第10-17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1.2 水厂生产废水回用工艺研究现状与进展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常见的生产废水回用工艺介绍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结团絮凝工艺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 1.3 结团增效澄清相关原理介绍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水中悬浮粒子的去除机理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管式絮凝器的作用机理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水流上升流速对出水水质的影响第15-17页
2 课题研究对象与方法第17-22页
    2.1 研究对象第17页
    2.2 研究内容第17页
    2.3 试验材料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试验用水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PAM(聚丙烯酰胺)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PAFC(聚合氯化铝铁)第18页
    2.4 分析与计算方法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水质分析方法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悬浮物与污泥分析方法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计算方法第19-22页
3 结团絮凝效果的影响因素试验研究第22-31页
    3.1 不同PAM药剂对结团效果的影响(药剂选型试验)第22-23页
    3.2 原水ZETA电位对结团絮凝效果的影响第23-25页
    3.3 粒径对结团絮凝效果的影响分析第25-26页
    3.4 粒子形状对结团体结合强度的影响分析第26-28页
    3.5 摩擦对结团体成长过程的影响分析第28-30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30-31页
4 结团增效澄清工艺中试研究第31-50页
    4.1 A水厂工艺简介第31页
    4.2 试验装置第31-32页
    4.3 反冲洗废水水质第32页
    4.4 悬浮泥渣层快速形成方法研究(系统快速启动)第32-34页
    4.5 波纹管的增效澄清效果研究第34-35页
    4.6 波纹管的增效澄清原理分析第35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特殊流态造成碰撞速率增强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流速降低造成的水流对粒子携带能力变差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4.6.3 管壁表面的絮体对水中粒子的接触絮凝作用第38-39页
    4.7 PAM投加量对出水水质的影响第39-40页
    4.8 PAFC投加量对出水水质的影响第40-41页
    4.9 搅拌转速对出水水质的影响第41-42页
    4.10 上升流速对出水水质的影响第42-43页
    4.11 上升流速对结团体ΡE和污泥含水率的影响第43-44页
    4.12 运行稳定性研究第44-45页
    4.13 管式絮凝器水力控制指标(G/RE)1/2T的验证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3.1 原有絮凝池水力指标GT、bG1/2T的不足之处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4.13.2 结果与分析第45-48页
    4.14 工艺处理效果分析第48-49页
    4.15 本章小结第49-50页
5 结团增效澄清工艺生产性试验研究第50-65页
    5.1B水厂(新建)概况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水源简介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处理工艺简介第50-51页
    5.2 回用工艺概况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生产废水来源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回用系统简介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主要处理设备、构筑物第52-53页
    5.3 试验目的第53页
    5.4 内容与方法第53-54页
    5.5 结果与分析第54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PAM最小投加量的确定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PAFC最小投加量的确定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搅拌转速对系统运行的影响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5.4 最大上升流速的确定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5.5 系统长时间稳定运行研究第58-59页
    5.6 运行方案(实际生产)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6.1 方案提出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5.6.2 运行方案优缺点比较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5.6.3 方案选择第59-60页
    5.7 排泥方案第60-61页
    5.8 技术经济分析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8.1 概述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5.8.2 计算分析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8.3 综合评价第62-63页
    5.9 本章小结第63-65页
6 结论与建议第65-67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65-66页
    6.2 问题与建议第66-67页
致谢第67-68页
参考文献第68-72页

论文共7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我国房地产企业多元化程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
下一篇: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