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--第Ⅰ族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论文--碱金属(ⅠA族)元素的无机化合物论文

尖晶石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合成条件的探索及其掺杂改性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绪论第9-21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9-10页
    1.2 锂离子电池的基本概述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锂离子电池的构成第10-11页
    1.3 正极材料的简述第11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LiFePO_4正极材料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LiNiO_2正极材料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LiCoO_2正极材料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尖晶石LiMn_2O_4正极材料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5 其他正极材料第16页
    1.4 LiMn_2O_4正极材料的合成方法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水热法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溶胶凝胶法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共沉淀法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其他方法第18页
    1.5 LiMn_2O_4的掺杂改性研究现状第18-19页
    1.6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目的第19页
    1.7 研究的创新点第19-21页
第2章 实验部分第21-24页
    2.1 实验试剂及设备第21-22页
    2.2 正极片的制备及纽扣电池组装第22页
    2.3 材料的性能表征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X射线衍射(XRD)测试与分析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扫描电镜(SEM)分析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EDS表征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XPS测试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充放电性能表征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交流阻抗(EIS)及循环伏安(CV)测试第23-24页
第3章 LiMn_2O_4合成条件的探索第24-35页
    3.1 前言第24页
    3.2 Mn O_2前驱体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MnO_2的合成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MnO_2的晶体结构及形貌表征第24-26页
    3.3 不同烧结温度对LiMn_2O_4材料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材料的制备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XRD分析和形貌表针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循环性能与充放电曲线分析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倍率性能分析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阻抗分析第29-30页
    3.4 不同锂锰比对LixMn_2O_4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材料的制备、形貌分析及XRD测试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不同圈数下的充放电测试分析第32-34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34-35页
第4章 Fe和F复合掺杂尖晶石锰酸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35-44页
    4.1 前言第35页
    4.2 实验步骤第35页
    4.3 Fe单一掺杂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物相分析与形貌分析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循环性能分析第37-38页
    4.4 Fe和F复合掺杂第38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XRD图谱分析及微观形貌分析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首次充放电测试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倍率性能及循环性能分析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EIS分析和CV曲线分析第42-43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43-44页
第5章 Na、Fe掺杂对材料电化学的性能影响第44-55页
    5.1 前言第44页
    5.2 材料的制备第44页
    5.3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探讨第44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XRD分析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SEM及EDS分析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LiNa_(0.06)Mn_(1.94)Fe_(0.06)O_4材料的XPS分析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充放电曲线及倍率性能分析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锂离子扩散系数的计算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6 交流阻抗谱图拟合分析第52-53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53-55页
第6章 锰酸锂材料的Zn和F复合掺杂改性第55-65页
    6.1 引言第55页
    6.2 材料的制备方法及步骤第55页
    6.3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第55-63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XRD分析及微观新貌表征第55-5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对材料中各种元素进行EDS及XPS分析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循环性能及倍率性能的分析与比较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4 CV测试分析及锂离子扩散系数的计算与比较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6.3.5 电化学阻抗谱图分析第62-63页
    6.4 本章小结第63-65页
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65-68页
参考文献第68-76页
申请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6-78页
个人简历第78-79页
致谢第79页

论文共7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共轭席夫碱及其铁盐的制备、表征及吸波性能研究
下一篇:质量管理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