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序言 | 第11-18页 |
1.1 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11-16页 |
1.2.1 衰老 | 第11-13页 |
1.2.2 中药化妆品 | 第13页 |
1.2.3 中药玉竹的研究进展 | 第13-14页 |
1.2.4 化妆品安全性评价 | 第14-15页 |
1.2.5 化妆品的抗衰老评价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3 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1.4 技术路线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玉竹有效成分的提取、纯化及工艺优化 | 第18-33页 |
2.1 实验部分 | 第18-23页 |
2.1.1 材料 | 第18-19页 |
2.1.2 多糖提取、含量测定及工艺优化 | 第19-21页 |
2.1.3 总黄酮含量测定及分离纯化 | 第21-23页 |
2.2 结果与分析 | 第23-32页 |
2.2.1 单因素试验结果 | 第23-26页 |
2.2.2 响应曲面试验结果 | 第26-29页 |
2.2.3 提取工艺条件的确定 | 第29页 |
2.2.4 总黄酮的含量测定结果 | 第29-30页 |
2.2.5 总黄酮的分离纯化结果 | 第30-32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第三章 玉竹提取物的安全性评价 | 第33-41页 |
3.1 实验部分 | 第33-37页 |
3.1.1 实验材料 | 第33-34页 |
3.1.2 玉竹提取物的制备 | 第34页 |
3.1.3 鸡胚绒毛尿囊膜试验(HET-CAM) | 第34-35页 |
3.1.4 皮肤刺激性/腐蚀性试验 | 第35-36页 |
3.1.5 MTT比色分析法 | 第36-37页 |
3.2 结果与分析 | 第37-40页 |
3.2.1 鸡胚绒毛尿囊膜试验结果 | 第37-39页 |
3.2.2 皮肤刺激性/腐蚀性试验结果 | 第39页 |
3.2.3 MTT比色分析法试验结果 | 第39-40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四章 玉竹抗衰老功效研究 | 第41-50页 |
4.1 实验部分 | 第41-45页 |
4.1.1 实验材料 | 第41-42页 |
4.1.2 受试样品的制备 | 第42页 |
4.1.3 抗氧化功效评价 | 第42-43页 |
4.1.4 保湿功效评价 | 第43-44页 |
4.1.5 防晒功效评价 | 第44-45页 |
4.2 结果与分析 | 第45-49页 |
4.2.1 抗氧化功效的试验结果 | 第45-47页 |
4.2.2 保湿功效的测试结果 | 第47-48页 |
4.2.3 防晒功效的测定结果 | 第48-49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五章 玉竹抗衰老乳液及其精华液的配方设计及评价 | 第50-69页 |
5.1 实验部分 | 第50-58页 |
5.1.1 实验材料 | 第50-52页 |
5.1.2 玉竹提取物的制备 | 第52页 |
5.1.3 抗衰老乳液的研制 | 第52-55页 |
5.1.4 抗衰老精华液的研制 | 第55-56页 |
5.1.5 乳液和精华液的性能检测 | 第56-57页 |
5.1.6 抗衰老乳液及其精华液的卫生指标评价 | 第57-58页 |
5.1.7 抗衰老乳液和精华液的人体安全性检测 | 第58页 |
5.1.8 抗衰老乳液的人体功效测试 | 第58页 |
5.2 结果与分析 | 第58-68页 |
5.2.1 乳液中乳化剂对稳定性及感官评价的影响 | 第58-60页 |
5.2.2 乳液中增稠剂对粘度及感官评价的影响 | 第60-61页 |
5.2.3 乳液中玉竹提取物的用量对稳定性的影响 | 第61-62页 |
5.2.4 乳液中防腐体系的微生物挑战试验结果 | 第62-63页 |
5.2.5 精华液中增稠剂对粘度和酸碱度的影响 | 第63页 |
5.2.6 精华液的稳定性、感官评价及微生物挑战性试验结果 | 第63-64页 |
5.2.7 抗衰老乳液及其精华液的卫生指标测试结果 | 第64-66页 |
5.2.8 抗衰老乳液及其精华液的人体皮肤斑贴试验结果 | 第66页 |
5.2.9 乳液的人体功效测试结果 | 第66-68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69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| 第76-77页 |
致谢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