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共产党论文--党的建设论文--组织建设论文--党的纪律检查工作论文

集团式腐败的文化根源探析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一章 绪论第9-17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1.2 选题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1.4 研究思路第13-15页
    1.5 研究创新点及难点第15-17页
第二章 集团式腐败的本质、特点和危害第17-27页
    2.1 集团式腐败的本质第17-19页
    2.2 集团式腐败的生成路径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集团式腐败的首发及初步扩散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集团式腐败的进一步扩散及成型第20-21页
    2.3 集团式腐败的特点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集团式腐败主体的多元化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集团式腐败侵蚀的强烈性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集团式腐败结构的复杂性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集团式腐败手段的欺骗性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集团式腐败结果的更大危害性第23页
    2.4 集团式腐败的危害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危害公众利益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腐化社会风气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异化政府功能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阻碍经济发展第25-27页
第三章 集团式腐败的文化根源分析第27-45页
    3.1 集团式腐败的历史文化根源:宗族文化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宗族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现状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宗族文化在集团式腐败中的作用及其路径第28-30页
    3.2 集团式腐败的社交文化根源:人情社会第30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当代中国人情社会的发展现状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人情社会在集团式腐败中的作用第32-35页
    3.3 集团式腐败的心理文化根源:法不责众第35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从众心理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责任分散效应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群体压力第38-39页
    3.4 集团式腐败的行为规范根源:利益均沾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“利益均沾”潜规则在集团式腐败内部中的作用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“利益均沾”潜规则在集团式腐败外部的作用第41页
    3.5 集团式腐败的思想意识根源:小农意识第41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小农意识的特点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小农意识在集团式腐败中的作用第42-45页
第四章 预防和治理集团式腐败的对策及建议第45-55页
    4.1 完善制度、加强监督,保障传统文化转型第45-47页
    4.2 加强教育、深化改革,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第47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加强民主教育,摆脱“宗族文化”的制约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加强原则教育,树立正确的“人情观”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加强责任教育,拒绝“法不责众”的诱导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加强廉政教育,克服“利益均沾”的诱惑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深化思政教育,淡化“小农意识”的影响第52-55页
参考文献第55-59页
致谢第59-61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1页

论文共6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我国当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及对策
下一篇:面向智能终端的高性能室内外场景检测技术研究与实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