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社会科学总论论文--社会学论文--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--社会关系、社会约制论文

“拖下水”何以可能—网络交换论的视角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1-14页
    1.1 问题的提出第11-12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第12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第12页
    1.4 研究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理论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现实意义第13页
    1.5 研究框架第13-14页
第2章 文献综述第14-23页
    2.1 社会价值取向相关研究第14页
    2.2 关系的相关综述第14-15页
    2.3 结构洞理论第15-16页
    2.4 惩罚相关理论综述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关于惩罚的相关理论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关于惩罚的相关实验研究第16-17页
    2.5 要素论导向的网络交换论第17-19页
    2.6 “拖下水”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“拖下水”的含义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“拖下水”的类型第19-21页
    2.7 本章小结第21-23页
第3章 研究设计第23-33页
    3.1 三方交换“拖下水”结构模型第23-24页
    3.2 变量的操作化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社会价值取向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关系的操作化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裁量的操作化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惩罚的操作化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“拖下水”的操作化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“拖水者”的选择和“中间人”的选择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7 “洞”的延续与消失第25-26页
    3.3 研究假设第26-28页
    3.4 研究方法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问卷法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实验法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访谈法第31-32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32-33页
第4章 “拖下水”影响诸因素的研究第33-43页
    4.1 拖水者和中间人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SVO、关系对拖水者选择的影响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SVO、关系对中间人选择的影响第34-36页
    4.2 关系、社会价值取向、裁量大小、惩罚对“拖下水”的影响第36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关系、社会价值取向、裁量等级对“拖下水”的影响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惩罚对“拖下水”的影响第38-41页
    4.3 交换结构中三方的选择:强关系第41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41-43页
第5章 强关系条件下的“拖下水”研究第43-58页
    5.1 强关系条件下的“拖水”与“下水”第43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利益引起讨价还价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利益导致信任危机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结构洞带来优势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强关系有抑制SVO的作用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5 越贪婪越容易“下水”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6 惩罚作用明显第51-52页
    5.2 “拖下水”次生化中“洞”的延续与消失第52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拖水者与中间人的关系越强,“洞”越坚固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拖水者与被拖者的合作关系越强,“洞”越易碎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资源越多,“洞”越少第56-57页
    5.3 本章小结第57-58页
第6章 结论与讨论第58-61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58-59页
    6.2 讨论第59-61页
参考文献第61-64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4-65页
致谢第65-66页
附录第66-67页

论文共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关系和惩罚对假执行行为的影响--一项实验研究
下一篇:乡土秩序的式微与重建--基于宁波R村“文化礼堂”的考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