骗取贷款罪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引言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骗取贷款罪概述 | 第8-13页 |
第一节 本罪的立法背景与正当性 | 第8-12页 |
一、罪之设立的背景 | 第8-9页 |
二、罪之设立的正当性 | 第9-12页 |
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犯罪的比较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骗取贷款罪犯罪构成的逻辑解析 | 第13-29页 |
第一节 采取非目的犯的立法技术 | 第13-19页 |
一、目的犯概述 | 第13-14页 |
二、目的犯司法适用中的困境 | 第14-16页 |
三、本罪采取非目的犯的价值 | 第16-19页 |
第二节 初步形成相关贷款犯罪刑法梯度模式 | 第19-25页 |
一、刑法梯度模式概述 | 第19-22页 |
二、关于本罪形成的犯罪梯度模式 | 第22-25页 |
三、关于本罪形成的刑罚梯度模式 | 第25页 |
第三节 采取了多元的罪刑模式(结果犯兼情节犯) | 第25-29页 |
一、罪刑模式概述 | 第25-28页 |
二、本罪采取多元的罪刑模式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骗取贷款罪司法适用之疑难问题 | 第29-42页 |
第一节 出罪与入罪的疑惑 | 第29-34页 |
一、相关案例引起的思考 | 第29-30页 |
二、关于本罪的"重大损失"与"其它严重情节" | 第30-34页 |
第二节 此罪与彼罪的辨析 | 第34-42页 |
一、本罪与贷款诈骗罪的界限 | 第34-35页 |
二、本罪与高利转贷罪的界限 | 第35-37页 |
三、三罪的竞合与协调 | 第37-42页 |
结语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6页 |
致谢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