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物理化学(理论化学)、化学物理学论文

冠醚包合物/三唑羧酸配合物的结构及性质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第一章 绪论第9-20页
    1.1 配位化学第9页
    1.2 可逆相变材料第9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晶体的可逆相变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可逆相变分类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相变材料的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1.3 冠醚包合物相变材料的研究现状第13-15页
    1.4 三唑羧酸类配合物的研究现状第15-18页
    1.5 选题意义及研究进展第18-20页
第二章 两个18-冠-6和环戊胺包合物的高低温可逆相变性质研究第20-31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0-21页
    2.2 实验部分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试验仪器及试剂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包合物1-2的合成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包合物1-2的晶体结构测定第22-23页
    2.3 结果与讨论第23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包合物1-2的结构分析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包合物1-2的变温PXRD分析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包合物1-2的DSC分析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包合物1-2的介电分析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包合物1-2的热重分析第30页
    2.4 本章总结第30-31页
第三章 一个18-冠-6包合物的室温二次可逆介电和相变性质研究第31-40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1-32页
    3.2 实验部分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试验仪器及试剂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包合物3的合成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包合物3的晶体结构测定第33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讨论第33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包合物3的结构分析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包合物3的变温PXRD分析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包合物3的介电分析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包合物3的DSC分析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包合物3的热重分析第39页
    3.4 本章总结第39-40页
第四章 四个18-冠-6包合物的高温可逆相变性质研究第40-51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40-41页
    4.2 实验部分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试验仪器及试剂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包合物4-7的合成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包合物4-7的晶体结构测定第43-44页
    4.3 结果与讨论第44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包合物4-7的结构分析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包合物4-5的圆二色谱分析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包合物4-7的介电分析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包合物4-7的DSC分析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包合物6-7的铁电分析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包合物4-7的PXRD分析第50页
    4.4 本章总结第50-51页
第五章 四个以三唑羧酸为配体水热合成配合物的结构及性质研究第51-62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51页
    5.2 实验部分第51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试验仪器及试剂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配合物8-11的合成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配合物8-11的晶体结构测定第53-56页
    5.3 结果与讨论第56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配合物8-11的红外图谱分析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配合物8-11的结构分析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配合物8,10-11的荧光性质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配合物8-11的PXRD分析第61页
    5.4 本章总结第61-62页
第六章 结论第62-63页
参考文献第63-69页
致谢第69-70页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0-71页

论文共7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内嵌管道与通风墙体相结合的复合通风墙体研究
下一篇:石墨烯和稀土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