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1.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9-11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9-10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4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3-15页 |
1.4.1 研究思路 | 第13-14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昆明市少数民族农村居民幸福感研究的理论依据 | 第15-28页 |
2.1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阐释 | 第15-20页 |
2.1.1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科学内涵 | 第15-17页 |
2.1.2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基本特征 | 第17-20页 |
2.2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中国的实践 | 第20-25页 |
2.2.1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中国的继承与发展 | 第20-23页 |
2.2.2 新时期发展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启示 | 第23-25页 |
2.3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幸福感的关系 | 第25-28页 |
2.3.1 提升人民幸福感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基本出发点 | 第25-26页 |
2.3.2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对人民提升幸福感具有指导作用 | 第26-28页 |
第三章 昆明市少数民族农村居民幸福感的现状研究 | 第28-48页 |
3.1 昆明市少数民族农村居民幸福感研究设计 | 第28-32页 |
3.1.1 昆明市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基本概况 | 第28-30页 |
3.1.2 昆明市少数民族农村居民幸福感调查问卷设计 | 第30-32页 |
3.2 昆明市少数民族农村居民幸福感数据分析 | 第32-43页 |
3.2.1 昆明市少数民族农村居民群体特征描述 | 第32-40页 |
3.2.2 昆明市少数民族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情况 | 第40-42页 |
3.2.3 昆明市少数民族农村居民总体幸福感情况 | 第42-43页 |
3.3 昆明市少数民族农村居民幸福感存在的问题 | 第43-48页 |
3.3.1 居民对幸福感的认知与追求存在偏差 | 第44页 |
3.3.2 影响居民幸福感的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 | 第44-45页 |
3.3.3 影响居民幸福感的政府服务存在欠缺 | 第45-46页 |
3.3.4 影响居民幸福感的社会设施不够完善 | 第46-47页 |
3.3.5 影响居民幸福感的文化生活有待丰富 | 第47页 |
3.3.6 影响居民幸福感的生态环境有待提升 | 第47-48页 |
第四章 提升昆明市少数民族农村居民幸福感的措施 | 第48-58页 |
4.1 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引导当地居民提升幸福感 | 第48-50页 |
4.1.1 引导当地居民生活享受与劳动创造并存 | 第48-49页 |
4.1.2 引导当地居民物质幸福追求与精神幸福追求并存 | 第49页 |
4.1.3 引导当地居民个人幸福追求与社会幸福追求并存 | 第49-50页 |
4.2 夯实提升当地居民幸福感的经济基础 | 第50-52页 |
4.2.1 整合资源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| 第50-51页 |
4.2.2 利用人文生态资源发展民族经济以突破传统产业格局 | 第51-52页 |
4.3 强化提升当地居民幸福感的政府服务 | 第52-53页 |
4.3.1 完善政府职能以创建公平正义的发展环境 | 第52-53页 |
4.3.2 打造廉洁政府以增强政府工作的公信力 | 第53页 |
4.4 完善提升当地居民幸福感的社会设施 | 第53-55页 |
4.4.1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保证当地居民生活条件 | 第53-54页 |
4.4.2 完备教育设施以促进当地居民个体素质提高 | 第54-55页 |
4.5 传承提升当地居民幸福感的民族文化 | 第55-56页 |
4.5.1 弘扬少数民族文化以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| 第55-56页 |
4.5.2 丰富当地居民文娱活动以提高其生活品质 | 第56页 |
4.6 优化提升当地居民幸福感的生态环境 | 第56-58页 |
4.6.1 改善乡村卫生以保证当地居民基本生活环境 | 第56-57页 |
4.6.2 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力度以促进当地绿色发展 | 第57-58页 |
结论 | 第58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5页 |
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| 第65-66页 |
附录B 昆明市少数民族农村居民幸福感调查问卷 | 第66-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