汽车碰撞缓冲器性能评价及磁流变缓冲器性能研究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汽车碰撞缓冲器类型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2.1 乘员约束系统 | 第12-13页 |
1.2.2 吸能式保险杠 | 第13页 |
1.2.3 薄壁梁结构 | 第13-14页 |
1.2.4 磁流变缓冲器 | 第14页 |
1.3 磁流变缓冲器缓冲性能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3.1 阻尼特性 | 第14-15页 |
1.3.2 响应速度 | 第15页 |
1.3.3 控制策略 | 第15-16页 |
1.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1.4.1 冲击试验系统介绍 | 第16页 |
1.4.2 碰撞缓冲器缓冲性能评价指标确定 | 第16页 |
1.4.3 磁流变缓冲器试验研究 | 第16页 |
1.4.4 某磁流变缓冲器缓冲性能评价 | 第16-17页 |
1.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17页 |
1.5.1 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1.5.2 技术路线 | 第17页 |
1.6 本章小结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冲击试验系统 | 第19-25页 |
2.1 汽车碰撞分析 | 第19-20页 |
2.1.1 汽车碰撞的过程 | 第19-20页 |
2.1.2 汽车碰撞的特点 | 第20页 |
2.2 汽车碰撞研究方法概述 | 第20-23页 |
2.2.1 计算机仿真试验 | 第21页 |
2.2.2 实车碰撞试验 | 第21页 |
2.2.3 台车碰撞试验 | 第21-22页 |
2.2.4 冲击试验 | 第22-23页 |
2.3 落锤式冲击试验系统 | 第23-24页 |
2.3.1 试验系统组成 | 第23页 |
2.3.2 试验系统工作原理 | 第23页 |
2.3.3 冲击试验系统技术特点 | 第23-24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 缓冲器性能试验评价指标确定 | 第25-39页 |
3.1 加速度特性 | 第25-31页 |
3.1.1 峰值加速度 | 第25-26页 |
3.1.2 加速度波动特性 | 第26页 |
3.1.3 加速度波形特征 | 第26-31页 |
3.2 载荷特性 | 第31-36页 |
3.2.1 弹性极限载荷 | 第32-33页 |
3.2.2 峰值冲击载荷 | 第33页 |
3.2.3 平均冲击载荷 | 第33-34页 |
3.2.4 载荷波动特性 | 第34-36页 |
3.3 冲程效率 | 第36-37页 |
3.4 响应时间 | 第37-38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四章 磁流变缓冲器试验研究 | 第39-63页 |
4.1 磁流变缓冲器结构 | 第39-43页 |
4.1.1 波纹管 | 第40-42页 |
4.1.2 流通通道 | 第42-43页 |
4.1.3 磁流变液 | 第43页 |
4.2 磁流变缓冲器工作原理 | 第43-51页 |
4.2.1 通道内流体力学特性 | 第44-50页 |
4.2.2 磁流变缓冲器动力学模型 | 第50-51页 |
4.3 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| 第51-55页 |
4.3.1 试验系统 | 第51-54页 |
4.3.2 试验方法 | 第54-55页 |
4.4 试验结果分析 | 第55-62页 |
4.4.1 冲击力时间历程分析 | 第55-58页 |
4.4.2 变形量时间历程分析 | 第58-60页 |
4.4.3 加速度时间历程分析 | 第60-62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第五章 磁流变缓冲器缓冲性能评价 | 第63-81页 |
5.1 加速度特性评价 | 第63-68页 |
5.1.1 加速度峰值 | 第63-64页 |
5.1.2 加速度波动特性 | 第64-65页 |
5.1.3 加速度波形特征 | 第65-68页 |
5.2 冲击载荷特性评价 | 第68-76页 |
5.2.1 弹性极限载荷 | 第68-69页 |
5.2.2 峰值冲击力 | 第69-70页 |
5.2.3 平均冲击载荷 | 第70-73页 |
5.2.4 载荷波动特性 | 第73-76页 |
5.3 冲程效率评价 | 第76-79页 |
5.4 响应时间 | 第79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79-81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81-85页 |
6.1 全文总结 | 第81-82页 |
6.2 本文特色 | 第82-83页 |
6.3 工作展望 | 第83-85页 |
致谢 | 第85-8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7-9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