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0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.1 理论意义 | 第10页 |
1.2.2 实践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3 文献综述 | 第11-14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4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4-15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1.5 创新点 | 第15-16页 |
2 理论基础 | 第16-24页 |
2.1 胜任力相关内容 | 第16-18页 |
2.1.1 胜任力的概念 | 第16页 |
2.1.2 胜任力的内容 | 第16-17页 |
2.1.3 胜任力的特征 | 第17-18页 |
2.2 胜任力模型的涵义与特征 | 第18页 |
2.2.1 胜任力模型的涵义 | 第18页 |
2.2.2 胜任力模型的特征 | 第18页 |
2.3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| 第18-21页 |
2.3.1 行为事件访谈法 | 第19-20页 |
2.3.2 问卷调查法 | 第20页 |
2.3.3 团体焦点访谈 | 第20页 |
2.3.4 胜任力模型的检验 | 第20-21页 |
2.4 胜任力模型的应用 | 第21-22页 |
2.4.1 胜任力模型在招聘管理中的应用 | 第21页 |
2.4.2 胜任力模型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| 第21-22页 |
2.4.3 胜任力模型在培训管理中的应用 | 第22页 |
2.4.4 胜任力模型在薪酬管理中的应用 | 第22页 |
2.5 纪检监察干部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 | 第22-24页 |
2.5.1 开展BEI访谈 | 第22页 |
2.5.2 胜任特征的编写与修改 | 第22-23页 |
2.5.3 发放问卷调查 | 第23页 |
2.5.4 聚类分析 | 第23-24页 |
3 北京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干部胜任力现状 | 第24-33页 |
3.1 北京乡镇街道基本情况 | 第24页 |
3.2 北京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与干部胜任力的关系 | 第24-27页 |
3.2.1 北京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概况 | 第24-27页 |
3.2.2 纪检监察工作与干部胜任力的关系 | 第27页 |
3.3 北京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干部胜任力实践 | 第27-28页 |
3.3.1 起步阶段 | 第27-28页 |
3.3.2 发展阶段 | 第28页 |
3.3.3 调整提高阶段 | 第28页 |
3.4 北京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干部胜任力开发存在的问题 | 第28-33页 |
3.4.1 思想观念落后 | 第29页 |
3.4.2 整体素质偏低 | 第29页 |
3.4.3 缺乏绩效反馈与沟通 | 第29-30页 |
3.4.4 管理体制的缺失 | 第30-31页 |
3.4.5 绩效考核指标系统不健全 | 第31-32页 |
3.4.6 缺乏过程维度的考核 | 第32-33页 |
4 北京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干部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| 第33-52页 |
4.1 构建原则 | 第33-34页 |
4.1.1 基本原则 | 第33页 |
4.1.2 注意方面 | 第33-34页 |
4.2 纪检监察干部胜任力模型构建 | 第34-38页 |
4.2.1 行为能力和领导力能力模型的建模方法 | 第34-37页 |
4.2.2 纪检监察干部专业胜任力模型的步骤与方法 | 第37-38页 |
4.3 胜任力模型的检验方法 | 第38-39页 |
4.4 胜任力模型的完善方法 | 第39-40页 |
4.5 纪检监察干部胜任力模型设计 | 第40-52页 |
4.5.1 总体思路 | 第40-41页 |
4.5.2 职位分析 | 第41-42页 |
4.5.3 招聘选拔 | 第42-49页 |
4.5.4 培训开发 | 第49页 |
4.5.5 绩效管理和激励 | 第49-50页 |
4.5.6 职业生涯规划 | 第50-52页 |
5 北京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干部胜任力的保障措施 | 第52-55页 |
5.1 科学选配干部 | 第52页 |
5.1.1 正确把握标准 | 第52页 |
5.1.2 合理选配干部 | 第52页 |
5.2 规范干部培训机制 | 第52-53页 |
5.2.1 健全教育培训机制 | 第52-53页 |
5.2.2 加大培训培养力度 | 第53页 |
5.3 完善相关机制 | 第53-54页 |
5.3.1 健全选拔机制 | 第53页 |
5.3.2 落实监督措施 | 第53-54页 |
5.3.3 完善退出机制 | 第54页 |
5.4 推进干部交流轮换制建设 | 第54-55页 |
6 总结与展望 | 第55-56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55页 |
6.2 未来展望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