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绿色消费法律制度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绪论 | 第10-15页 |
一、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(一)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(二)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(一)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(二)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三、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3-15页 |
(一)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(二)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第一章 绿色消费概述 | 第15-24页 |
一、绿色消费的概念 | 第15-16页 |
(一)消费的界定 | 第15页 |
(二)绿色消费的定义 | 第15-16页 |
二、绿色消费与传统消费的比较 | 第16-18页 |
(一)相同点 | 第16页 |
(二)不同点 | 第16-18页 |
三、绿色消费的意义 | 第18-20页 |
(一)促进技术创新 | 第18-19页 |
(二)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| 第19页 |
(三)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| 第19-20页 |
(四)促进人类自身素质的提高 | 第20页 |
四、绿色消费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 | 第20-24页 |
(一)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20-21页 |
(二)“生态人”假设理论 | 第21-22页 |
(三)消费者责任理论 | 第22-24页 |
第二章 我国绿色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| 第24-31页 |
一、我国绿色消费存在的问题 | 第24-26页 |
(一)绿色消费理念未深入人心 | 第24页 |
(二)绿色产品供应不足 | 第24-25页 |
(三)绿色产品市场秩序混乱 | 第25页 |
(四)不文明消费行为大量存在 | 第25页 |
(五)过度消费加重了环境污染 | 第25-26页 |
二、我国绿色消费问题产生的原因 | 第26-31页 |
(一)经济原因 | 第26-27页 |
(二)技术原因 | 第27-28页 |
(三)社会原因 | 第28-29页 |
(四)观念原因 | 第29-31页 |
第三章 我国绿色消费立法现状 | 第31-37页 |
一、我国绿色消费立法概况 | 第31-34页 |
(一)专门性法律法规 | 第31页 |
(二)其他立法中有关绿色消费的规定 | 第31-33页 |
(三)相关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及政策性文件 | 第33-34页 |
二、我国绿色消费法律制度的缺陷 | 第34-37页 |
(一)绿色消费法律制度的原则未确立 | 第34页 |
(二)绿色消费促进法律制度不完善 | 第34-35页 |
(三)绿色消费责任制度不健全 | 第35-37页 |
第四章 完善我国绿色消费法律制度的建议 | 第37-52页 |
一、确立绿色消费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 | 第37-39页 |
(一)可持续发展原则 | 第37页 |
(二)资源优化配置原则 | 第37-38页 |
(三)科学性原则 | 第38页 |
(四)国家宏观调控原则 | 第38-39页 |
(五)政府引导与公众参与相结合原则 | 第39页 |
二、完善绿色消费促进法律制度 | 第39-45页 |
(一)完善绿色金融法律制度 | 第39-41页 |
(二)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法律制度 | 第41-42页 |
(三)健全绿色消费税收法律制度 | 第42-44页 |
(四)完善绿色消费奖励补贴法律制度 | 第44-45页 |
三、健全绿色消费责任制度 | 第45-52页 |
(一)政府责任 | 第45-47页 |
(二)生产者责任 | 第47-48页 |
(三)销售者责任 | 第48-49页 |
(四)消费者责任 | 第49-50页 |
(五)非政府组织责任 | 第50-52页 |
结论 | 第52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6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及研究成果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