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微生物学论文

产耐高温糖化酶的黑曲霉菌株诱变选育、发酵条件优化及酶学性质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16页
    1.1 糖化酶概述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糖化酶简介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糖化酶研究现状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糖化酶发展前景第11页
    1.2 糖化酶生产菌概述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糖化酶生产菌研究现状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黑曲霉简介第11-12页
    1.3 真菌的诱变选育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诱变选育简介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诱变方法研究现状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2.1 紫外诱变育种及其机理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2.2 硫酸二乙酯诱变育种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2.3 复合诱变育种第14-15页
    1.4 本文立题依据与研究意义第15-16页
第二章 产耐高温糖化酶黑曲霉菌株的诱变选育第16-26页
    2.1 材料与仪器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菌株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培养基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试剂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溶液及配制方法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主要仪器设备第18页
    2.2 实验方法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菌种活化及培养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DNS法测定糖化酶的酶活力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紫外(UV)诱变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硫酸二乙酯(DES)诱变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混合诱变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诱变菌株的初筛及复筛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7 遗传稳定性验证实验第21页
    2.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紫外诱变条件的确定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硫酸二乙酯(DES)诱变条件的确定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初筛结果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复筛结果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遗传稳定性检验第24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4-26页
第三章 诱变黑曲霉菌株的发酵条件优化第26-45页
    3.1 材料与仪器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菌株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培养基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试剂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溶液及配制方法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主要仪器设备第27页
    3.2 实验方法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碳源筛选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氮源筛选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Plackett?Burman实验设计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最陡爬坡实验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发酵培养基的中心组合实验及响应面分析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发酵工艺的单因素实验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7 发酵工艺的中心组合实验及响应面分析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8 验证实验第29页
    3.3 结果及讨论第29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碳源和氮源筛选结果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PB实验设计结果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最陡爬坡实验结果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中心组合实验结果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响应面分析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单因素实验结果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7 发酵工艺的中心组合实验结果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8 发酵工艺的响应面分析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9 验证实验第43-44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44-45页
第四章 糖化酶酶学性质研究第45-55页
    4.1 材料与仪器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菌株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培养基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溶液及配制方法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主要仪器设备第46页
    4.2 实验方法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糖化酶分离纯化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酶学性质研究第47-48页
    4.3 结果及讨论第48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糖化酶分离纯化结果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糖化酶酶学性质分析比较第51-54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54-55页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5-57页
    5.1 主要结论第55页
    5.2 研究展望第55-57页
参考文献第57-61页
致谢第61-63页
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63页

论文共6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海水淡化工程用聚脲防腐涂层体系的研制
下一篇:一种非自治传染病SIRk模型解的收敛速度估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