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土力学、地基基础工程论文--地基基础论文--特殊形式基础论文

东北老工业基地工厂搬迁改造土木工程关键技术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14-27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14页
    1.2 背景概述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课题依托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课题背景第16-17页
    1.3 研究现状第17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动力机器基础分析计算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工业振动传播与衰减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CFG复合地基承载力与沉降计算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5 厂区场地地震响应分析第22-23页
    1.4 研究现状评述第23-24页
    1.5 研究内容与意义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课题研究内容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课题研究意义第25-26页
    1.6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第26-27页
第二章 动力基础-地基体系分析模型第27-38页
    2.1 概述第27页
    2.2 质量-弹簧-阻尼模型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模型假定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模型计算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模型特点第30页
    2.3 半空间理论模型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模型特点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半无限空间的波动第30-33页
    2.4 动力基础半空间理论解答第33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竖向集中谐和扰力作用下的解答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圆形基础在谐和振动下的波场解答第34-37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37-38页
第三章 动力基础频变参数模型第38-54页
    3.1 半空间上动力基础振动形式解第38-40页
    3.2 动力基础频变参数模型第40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频变参数模型的建立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频变参数模型的解答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频变参数体系振动特性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频变参数体系参数特性第43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频变参数体系频率特性第47-49页
    3.3 小结、建议与其他问题第49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频变参数体系特性小结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设计建议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其他单向振动解答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耦合振动解答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瞬态振动解答第53-54页
第四章 频变参数模型-规范综合设计法第54-65页
    4.1 频变参数的试验测试第54-55页
    4.2 综合设计法第55-56页
    4.3 工程概况第56-60页
    4.4 计算实例第60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计算《动规》法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简化半空间模型法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综合设计法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计算结果分析第63-64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64-65页
第五章 工业振动三维面波传播与衰减第65-77页
    5.1 面波传播概述第65页
    5.2 现场实测的重要性第65-66页
    5.3 规范计算公式第66-67页
    5.4 面波现场实测研究第67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工程概况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仪器及测点布置第68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测试结果第70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结果分析第75-76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76-77页
第六章 新厂区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第77-103页
    6.1 引言第77页
    6.2 常用承载力计算公式第77-79页
    6.3 承载力计算新方法第79-85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CFG桩复合地基竖向承载特性第79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中性点理论第79-8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新模型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6.3.4 褥垫层厚度的确定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6.3.5 中性点处桩体轴向应力的确定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6.3.6 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计算第84-85页
    6.4 “双剪切破坏”——上部太沙基破坏模型承载力理论解推导第85-91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基本假定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凝聚力、基础两侧土超载引起的极限承载力第86-89页
        6.4.3 土的自重γ所引起的地基承载力第89-90页
        6.4.4 上部太沙基破坏模型承载力计算第90-91页
    6.5 “双剪切破坏”——下部迈耶霍夫破坏模型承载力理论解推导第91-99页
        6.5.1 基本假定第91页
        6.5.2 凝聚力、基础两侧土超载引起的极限承载力第91-98页
        6.5.3 土的自重γ所引起的地基承载力第98-99页
        6.5.4 下部迈耶霍夫破坏模型承载力计算第99页
    6.6 简化公式第99-100页
    6.7 实例验证第100-102页
    6.8 本章小结第102-103页
第七章 新厂CFG桩复合地基变形分析第103-119页
    7.1 引言第103页
    7.2 复合地基变形计算基本方法第103-110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解析法第103-104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数值解法第104页
        7.2.3 复合地基变形计算经验公式第104-108页
        7.2.4 CFG桩复合地基变形计算经验公式的探讨第108-110页
    7.3 几种方法的对比分析第110-111页
    7.4 CFG桩复合地基变形计算第111-114页
    7.5 考虑桩-土-垫层相互作用的沉降计算方法第114-118页
        7.5.1 变形模式第114-115页
        7.5.2 基本假定第115页
        7.5.3 公式推导第115-118页
        7.5.4 参数值的确定第118页
    7.6 本章小结第118-119页
第八章 新厂区场地土地震反应分析第119-137页
    8.1 引言第119页
    8.2 地震动参数第119-120页
    8.3 计算模型第120-122页
        8.3.1 等效线性化方法的优点第120-121页
        8.3.2 等效线性化方法基本原理第121-122页
    8.4 场地特征第122-128页
        8.4.1 工程地质条件第122-125页
        8.4.2 土样试验数据第125-128页
    8.5 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第128-135页
        8.5.1 地震激励第128-129页
        8.5.2 土层响应及分析第129-135页
    8.6 本章小结第135-137页
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第137-140页
    9.1 结论第137-138页
    9.2 展望第138-140页
参考文献第140-150页
致谢第150-151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第151-152页
个人简历第152页

论文共15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预应力钢骨混凝土梁受力性能研究
下一篇:低频脉冲磁场处理Fe基非晶合金的效应与机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