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目录 | 第9-12页 |
缩写词对照 | 第12-1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5-41页 |
1.1.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5-27页 |
1.1.1. 无线通信系统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1.2. 认知无线网络及其发展趋势 | 第16-19页 |
1.1.3. 多播及其发展趋势 | 第19-26页 |
1.1.4. 基于OFDM的认知无线网络多播资源分配的重要性与挑战 | 第26-27页 |
1.2.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| 第27-30页 |
1.2.1. 研究内容及创新 | 第27-29页 |
1.2.2. 论文组织结构 | 第29-30页 |
1.3. 本章小结 | 第30页 |
1.4. 参考文献 | 第30-41页 |
第二章 理论基础 | 第41-53页 |
2.1. 引言 | 第41页 |
2.2. 凸优化理论 | 第41-44页 |
2.2.1. 拉格朗日法与最优条件 | 第42-43页 |
2.2.2. 子梯度法 | 第43页 |
2.2.3. 对偶 | 第43-44页 |
2.3. 几何规划 | 第44-46页 |
2.4. 极值理论 | 第46-48页 |
2.4.1. 最大值极值分布 | 第46-47页 |
2.4.2. 最小值极值分布 | 第47-48页 |
2.5. 博弈论 | 第48-50页 |
2.6. 本章总结 | 第50页 |
2.7. 参考文献 | 第50-53页 |
第三章 单小区编码多播资源分配算法极限性能分析 | 第53-67页 |
3.1. 引言 | 第53-54页 |
3.2. 模型 | 第54-57页 |
3.3. 单播极限性能分析 | 第57-59页 |
3.4. 传统多播极限性能分析 | 第59-60页 |
3.5. 多描述编码多播极限性能分析 | 第60-63页 |
3.5.1. 基于最优可变用户数选择的多描述编码多播 | 第61页 |
3.5.2. 基于最优固定用户数选择的多描述编码多播 | 第61-62页 |
3.5.3. 多描述编码多播的渐进性能 | 第62-63页 |
3.6. 仿真分析 | 第63-65页 |
3.7. 本章总结 | 第65-66页 |
3.8. 参考文献 | 第66-67页 |
第四章 单小区基于统计CSI的编码多播资源分配 | 第67-79页 |
4.1. 引言 | 第67页 |
4.2. 模型 | 第67-69页 |
4.3. 传统多播 | 第69-71页 |
4.4. 基于统计CSI的编码多播算法 | 第71-73页 |
4.5. 算法比较 | 第73-75页 |
4.5.1. 性能 | 第74页 |
4.5.2. 复杂度 | 第74-75页 |
4.6. 仿真分析 | 第75-78页 |
4.7. 本章总结 | 第78页 |
4.8. 参考文献 | 第78-79页 |
第五章 基于定价博弈的多小区编码多播资源分配 | 第79-101页 |
5.1. 引言 | 第79-80页 |
5.2. 模型 | 第80-82页 |
5.3. 多小区多播性能分析 | 第82-86页 |
5.4. 基于定价的多小区编码多播算法 | 第86-92页 |
5.4.1. 子载波分配 | 第86-87页 |
5.4.2. 功率分配 | 第87-92页 |
5.4.3. 复杂度分析 | 第92页 |
5.5. 仿真分析 | 第92-97页 |
5.6. 本章总结 | 第97页 |
5.7. 参考文献 | 第97-101页 |
第六章 基于几何规划的多小区编码多播资源分配 | 第101-119页 |
6.1. 引言 | 第101页 |
6.2. 模型 | 第101-104页 |
6.3. 基于几何规划的多小区编码多播算法 | 第104-111页 |
6.3.1. 初始化 | 第105页 |
6.3.2. 小区内子载波分配 | 第105-106页 |
6.3.3. 小区间子载波协调 | 第106-107页 |
6.3.4. 功率分配 | 第107-111页 |
6.4. 复杂度分析 | 第111-112页 |
6.5. 仿真分析 | 第112-117页 |
6.6. 本章总结 | 第117页 |
6.7. 参考文献 | 第117-119页 |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19-121页 |
7.1. 论文总结 | 第119-120页 |
7.2. 不足与展望 | 第120-121页 |
致谢 | 第121-123页 |
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123-12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