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20页 |
1.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7页 |
1.2.1 饱和-非饱和渗流理论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2.2 降雨入渗条件下土坡稳定性分析研究概况 | 第11-17页 |
1.2.2.1 降雨入渗理论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2.2.2 降雨条件下土坡稳定性分析研究现状 | 第13-17页 |
1.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7-20页 |
1.3.1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1.3.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| 第17页 |
1.3.3 技术路线 | 第17-20页 |
第2章 区域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 | 第20-36页 |
2.1 概况 | 第20页 |
2.2 自然地理 | 第20-28页 |
2.2.1 交通条件 | 第21-22页 |
2.2.2 地形及地貌特征 | 第22-23页 |
2.2.3 气象条件 | 第23-26页 |
2.2.4 水文特征 | 第26-28页 |
2.3 工程地质条件 | 第28-36页 |
2.3.1 地层岩性 | 第28-30页 |
2.3.2 地质构造 | 第30-33页 |
2.3.3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| 第33-34页 |
2.3.4 水文地质条件 | 第34-36页 |
第3章 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 | 第36-38页 |
3.1 概况 | 第36页 |
3.2 地形地貌 | 第36页 |
3.3 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 | 第36-37页 |
3.4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| 第37页 |
3.5 水文地质条件 | 第37-38页 |
第4章 莫洛滑坡形成机理研究 | 第38-43页 |
4.1 滑坡基本特征 | 第38-41页 |
4.1.1 滑坡边界特征 | 第38页 |
4.1.2 滑坡的结构特征 | 第38-40页 |
4.1.2.1 滑体 | 第38-39页 |
4.1.2.2 滑带 | 第39页 |
4.1.2.3 滑床 | 第39-40页 |
4.1.3 滑坡变形特征 | 第40-41页 |
4.2 滑坡形成机制分析 | 第41-43页 |
4.2.1 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| 第41-42页 |
4.2.1.1 地形 | 第41页 |
4.2.1.2 地层岩性及结构 | 第41页 |
4.2.1.3 大气降雨及地下水 | 第41页 |
4.2.1.4 地震 | 第41-42页 |
4.2.2 滑坡形成机制分析 | 第42-43页 |
第5章 降雨入渗对莫洛滑坡地下水渗流的影响 | 第43-63页 |
5.1 降雨入渗对地下水渗流影响的定性分析 | 第43-50页 |
5.1.1 降雨入渗的过程分析 | 第43-48页 |
5.1.2 降雨入渗的几个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8-50页 |
5.2 降雨入渗对莫洛滑坡地下水渗流影响的三维数值模拟与分析 | 第50-63页 |
5.2.1 滑坡区地下水渗流概化模型 | 第50页 |
5.2.2 计算模型的建立 | 第50-52页 |
5.2.3 模型水文地质参数确定 | 第52-53页 |
5.2.4 模型的识别和校验 | 第53-54页 |
5.2.5 模型计算方案 | 第54-55页 |
5.2.6 渗流模拟结果及分析 | 第55-60页 |
5.2.6.1 不同降雨强度的影响 | 第55-58页 |
5.2.6.2 不同降雨历时的影响 | 第58-60页 |
5.2.6.3 一次降雨过程坡体渗流场模拟 | 第60页 |
5.2.7 小结 | 第60-63页 |
第6章 降雨条件下莫洛滑坡体稳定性分析 | 第63-83页 |
6.1 降雨入渗条件下边坡稳定性定性分析 | 第63-68页 |
6.1.1 非饱和抗剪强度计算 | 第64-66页 |
6.1.2 非饱和土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| 第66-68页 |
6.2 莫洛滑坡体稳定性计算分析 | 第68-83页 |
6.2.1 计算模型及参数取值 | 第69-72页 |
6.2.2 数值计算结果及稳定性分析 | 第72-83页 |
6.2.2.1 天然状态计算结果分析 | 第72-74页 |
6.2.2.2 降雨雨型的影响 | 第74-76页 |
6.2.2.3 降雨持续时间的影响 | 第76-79页 |
6.2.2.4 一次降雨过程模拟 | 第79-83页 |
结论与建议 | 第83-84页 |
致谢 | 第84-8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5-8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| 第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