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1.1 研究问题的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3 本文研究内容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| 第18-27页 |
2.1 研究区域概况 | 第18-20页 |
2.1.1 自然地理简述 | 第18-19页 |
2.1.2 气候概况 | 第19-20页 |
2.2 资料 | 第20-21页 |
2.2.1 站点选取 | 第20-21页 |
2.2.2 资料来源 | 第21页 |
2.3 方法 | 第21-27页 |
2.3.1 人体舒适度指数公式 | 第22页 |
2.3.2 温湿指数(Temperature-Humidity Index,THI) | 第22-23页 |
2.3.3 风寒指数(Wind Chill Index,WCI) | 第23-24页 |
2.3.4 皮尔逊(Pearson)相关系数 | 第24-25页 |
2.3.5 曼-肯德尔(Mann-Kendall)检验 | 第25页 |
2.3.6 距离加权反比插值法(Inverse Distance Weighting) | 第25-27页 |
第三章 影响人体舒适度的气象因子特征分析 | 第27-40页 |
3.1 气温的变化特征 | 第28-31页 |
3.1.1 平均气温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| 第28-30页 |
3.1.2 平均气温的年变化 | 第30页 |
3.1.3 平均气温的季节变化 | 第30-31页 |
3.2 相对湿度的变化特征 | 第31-35页 |
3.2.1 相对湿度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| 第31-33页 |
3.2.2 相对湿度的年变化 | 第33-34页 |
3.2.3 相对湿度的季节变化 | 第34-35页 |
3.3 风的变化特征 | 第35-38页 |
3.3.1 风速的年际变化 | 第35-36页 |
3.3.2 风速的年变化 | 第36-37页 |
3.3.3 风速的季节变化 | 第37-38页 |
3.4 其他要素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 | 第38页 |
3.4.1 太阳辐射 | 第38页 |
3.4.2 其他因素 | 第38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8-40页 |
第四章 人体舒适度指数变化特征 | 第40-54页 |
4.1 人体舒适度指数变化特征分析 | 第40-49页 |
4.1.1 人体舒适度指数的年变化 | 第40-41页 |
4.1.2 人体舒适度指数的季节变化 | 第41-42页 |
4.1.3 人体舒适度各等级日数分布 | 第42页 |
4.1.4 各站人体舒适度等级日数的年际变化 | 第42-49页 |
4.2 气象要素与人体舒适度相关性分析 | 第49页 |
4.3 曼-肯德尔检验 | 第49-52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2-54页 |
第五章 城区与郊县冬、夏季人体舒适度对比分析 | 第54-60页 |
5.1 夏季人体舒适度变化分析 | 第54-55页 |
5.1.1 邢台市区温湿指数 | 第54-55页 |
5.1.2 任县温湿指数 | 第55页 |
5.2 冬季人体舒适度变化分析 | 第55-57页 |
5.2.1 邢台市区风寒指数 | 第55-56页 |
5.2.2 任县风寒指数 | 第56-57页 |
5.3 城区与郊县冬季、夏季人体舒适度变化对比分析 | 第57-58页 |
5.3.1 冬、夏气象要素对比分析 | 第57页 |
5.3.2 冬、夏人体舒适度日数对比分析 | 第57-58页 |
5.3.3 各要素相关性 | 第58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58-60页 |
第六章 邢台市人体舒适度预报系统研发 | 第60-67页 |
6.1 技术路线 | 第60-61页 |
6.2 系统研发 | 第61-64页 |
6.2.1 气象要素空间插值计算 | 第62-63页 |
6.2.2 人体舒适度预报系统介绍 | 第63-64页 |
6.3 业务应用 | 第64-66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第七章 总结与讨论 | 第67-70页 |
7.1 主要结论 | 第67-68页 |
7.2 本文特色与创新点 | 第68-69页 |
7.3 讨论及今后研究工作计划 | 第69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3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73-74页 |
致谢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