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引言 | 第8-10页 |
一、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| 第8页 |
二、论文思路与结构 | 第8-9页 |
三、研究方法 | 第9-10页 |
第一章 金融隐私权视野下的个人金融信息保护 | 第10-17页 |
第一节 个人金融信息的定义、种类 | 第10-11页 |
一、 个人金融信息的定义 | 第10-11页 |
二、 个人金融信息的种类 | 第11页 |
第二节 金融隐私权的提出及权利主体、内容 | 第11-17页 |
一、 个人的弱势地位 | 第12-13页 |
二、 金融隐私权的提出 | 第13-14页 |
三、 金融隐私权的权利主体 | 第14-15页 |
四、 金融隐私权的内容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金融隐私权保护与信息披露的冲突与制衡 | 第17-25页 |
第一节 金融隐私权与银行多元化角色的冲突与制衡 | 第17-19页 |
一、 银行的多元化角色 | 第17-18页 |
二、 金融隐私权与银行多元化角色的冲突解决机制 | 第18-19页 |
第二节 金融隐私权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冲突与制衡 | 第19-22页 |
一、 公共利益的逻辑优先性 | 第19-20页 |
二、 金融隐私权与公共利益的相互性 | 第20-21页 |
三、 制衡金融隐私权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冲突的机制 | 第21页 |
四、 反洗钱视角下的个人金融信息披露 | 第21-22页 |
第三节 金融隐私权与信用信息开放的冲突与制衡 | 第22-25页 |
一、 信用的信息化 | 第23-24页 |
二、 金融隐私权与信用信息披露的冲突 | 第24页 |
三、 社会信用机制的构建原则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 银行对个人金融信息保护与披露的域外与中国台湾制度 | 第25-32页 |
第一节 作为金融隐私权保护的一部分的“披露制度” | 第25-26页 |
一、 银行对个人金融信息的披露制度是权利保护的例外情形 | 第25-26页 |
二、 个人主动行使金融隐私权的路径 | 第26页 |
第二节 银行对个人金融信息披露的域外与中国台湾制度 | 第26-30页 |
一、 美国银行对个人金融信息披露制度 | 第26-28页 |
二、 欧盟对个人金融信息披露制度 | 第28-29页 |
三、 中国台湾地区中对个人金融信息披露制度 | 第29-30页 |
第三节 域外与中国台湾个人金融信息保护与披露制度的评析 | 第30-32页 |
第四章 银行对个人金融信息保护与披露的国内制度评析及建议 | 第32-41页 |
第一节 国内对个人金融信息保护与披露的制度 | 第32-34页 |
一、 主要规定消极禁止义务的规范 | 第32-33页 |
二、 详细规定金融隐私权例外披露的规范 | 第33-34页 |
第二节 国内对个人金融信息保护与披露现状评析 | 第34-36页 |
一、 法制度的评析 | 第34-35页 |
二、 法理念的评析 | 第35-36页 |
三、 权利保护意识的评析 | 第36页 |
第三节 构建个人金融信息的保护与披露制度的建议 | 第36-41页 |
一、 立法模式的选择与法律意识的过渡 | 第36-38页 |
二、 构建个人金融信息的例外披露制度具体建议 | 第38-41页 |
结语 | 第41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6页 |
后记 | 第46-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