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目录 | 第9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8页 |
1.1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滨海桥头路堤研究现状 | 第13-17页 |
1.2.1 滨海桥头路堤的主要病害及危害 | 第13-15页 |
1.2.2 滨海桥头路堤病害原因 | 第15-17页 |
1.3 国内外滨海桥头路堤软基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7-25页 |
1.3.1 排水固结法 | 第17-19页 |
1.3.2 复合地基法 | 第19-21页 |
1.3.3 桩承式加筋路堤法 | 第21-23页 |
1.3.4 轻质路堤法 | 第23-25页 |
1.3.5 其他辅助方法 | 第25页 |
1.4 本文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| 第25-28页 |
1.4.1 本文主要工作 | 第26-27页 |
1.4.2 本文主要创新点 | 第27-28页 |
第二章 基本理论与稳定沉降分析方法研究 | 第28-62页 |
2.1 数理统计基本理论 | 第28-30页 |
2.1.1 参数估计的基本方法 | 第28-29页 |
2.1.2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回归分析和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| 第29-30页 |
2.2 滨海路堤桥头过渡段沉降分析方法研究 | 第30-35页 |
2.2.1 桩承式加筋路堤沉降分析 | 第31-32页 |
2.2.2 排水固结路堤沉降分析 | 第32-34页 |
2.2.3 复合地基沉降分析 | 第34-35页 |
2.2.4 轻质路堤法沉降分析 | 第35页 |
2.3 滨海路堤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| 第35-60页 |
2.3.1 极限平衡法 | 第36-39页 |
2.3.2 有限元分析法 | 第39-50页 |
2.3.3 工程实例分析 | 第50-60页 |
2.4 小结 | 第60-62页 |
第三章 乐清湾滨海软土工程特性研究 | 第62-92页 |
3.1 引言 | 第62-63页 |
3.2 浙江地区滨海海相软土工程概况 | 第63-66页 |
3.2.1 浙江省软土的分布 | 第63-65页 |
3.2.2 浙江省海相软土的工程特性 | 第65-66页 |
3.3 乐清湾工程地质概况 | 第66-68页 |
3.3.1 自然地理与地形地貌 | 第66-67页 |
3.3.2 地层岩性 | 第67-68页 |
3.4 乐清湾软土工程特性概率统计分析 | 第68-90页 |
3.4.1 软土主要物理力学参数的统计特征 | 第68-72页 |
3.4.2 乐清湾软土物理力学特性指标的统计分布规律 | 第72-76页 |
3.4.3 软土主要物理力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| 第76-88页 |
3.4.4 回归方程检验 | 第88-90页 |
3.5 小结 | 第90-92页 |
第四章 桩承式加筋路堤工程特性研究 | 第92-102页 |
4.1 引言 | 第92页 |
4.2 桩承式加筋路堤工程特性 | 第92-94页 |
4.3 桩承式加筋路堤稳定分析 | 第94-96页 |
4.4 桥头桩承式加筋路堤过渡问题 | 第96-100页 |
4.5 小结 | 第100-102页 |
第五章 桥头过渡段泡沫混凝土轻质路堤处治技术研究 | 第102-122页 |
5.1 引言 | 第102页 |
5.2 泡沫混凝土基本性能研究 | 第102-104页 |
5.2.1 泡沫混凝土制备原理 | 第102-103页 |
5.2.2 泡沫混凝土物理特性 | 第103-104页 |
5.3 桥头泡沫混凝土轻质路堤稳定分析 | 第104-107页 |
5.3.1 泡沫混凝土填筑高度确定 | 第104-105页 |
5.3.2 泡沫混凝土对滨海路堤稳定性提升作用 | 第105-107页 |
5.4 桥头泡沫混凝土轻质路堤沉降分析 | 第107-117页 |
5.4.1 泡沫混凝土横断面沉降分析 | 第107-113页 |
5.4.2 桥头泡沫混凝土路堤纵断面沉降分析 | 第113-117页 |
5.5 泡沫混凝土轻质路堤其他优点 | 第117-121页 |
5.6 小结 | 第121-122页 |
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| 第122-126页 |
6.1 主要工作和结论 | 第122-123页 |
6.2 主要建议 | 第123-12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6-13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| 第132-134页 |
致谢 | 第13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