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--各种类型园林论文

深圳湾公园的使用后评价(POE)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1 引言第10-21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第10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的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意义第11页
    1.3 相关概念界定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城市滨水带状公园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深圳湾公园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使用后评价(POE)第13-15页
    1.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5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城市滨水景观的研究现状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使用后评价(POE法)的研究概况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深圳湾公园相关研究现状第19-20页
    1.5 研究对象与内容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对象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0-21页
2 材料与方法第21-39页
    2.1 深圳湾公园的基本情况第21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公园概况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公园各区段介绍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调研区段划分及对比第26-28页
    2.2 POE研究案例对比分析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福州市闽江公园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中山市岐江河一河两岸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案例对比分析第31-32页
    2.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POE调查分析法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其他研究方法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技术路线第34-35页
    2.4 深圳湾公园POE过程模型第35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准备阶段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实施阶段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总结阶段第38-39页
3 结果与分析第39-73页
    3.1 深圳湾公园POE评价模型第39-41页
    3.2 使用者特性分析第41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A-B段使用者特性分析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B-C段使用者特性分析第44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使用者特性小结第48页
    3.3 使用者行为习惯分析第48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A-B段使用者行为习惯分析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B-C段使用者行为习惯分析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使用者行为习惯小结第53-54页
    3.4 公园满意度评价研究第54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自然环境要素评价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人工景观要素评价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社会文化要素评价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可意向设计要素评价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公园满意度评价小结第57-58页
    3.5 公园满意度交叉分析第58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自然环境要素交叉分析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人工景观要素交叉分析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社会文化要素交叉分析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可意向设计要素交叉分析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5 交叉分析小结第61-62页
    3.6 公园使用模式研究第62-73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实地探索性研究结果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骑行使用模式研究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6.3 步行使用模式研究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6.4 跑步使用模式研究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6.5 驻足停留使用模式研究第66-71页
        3.6.6 公园使用模式研究小结第71-73页
4 讨论与结论第73-84页
    4.1 公园调研结果的讨论第73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深圳湾公园的优点第73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深圳湾公园存在的问题第75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深圳湾公园景观设计优化策略探讨第78-81页
    4.2 POE法应用研究的讨论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研究方案设计的逻辑性第8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评价指标的全面性与二次调整第8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问卷发放方式和调查时间选取的严谨性第81-82页
    4.3 结论第82-83页
    4.4 后续研究第83-84页
致谢第84-85页
参考文献第85-89页
附录 A第89-91页
附录 B第91-93页
附录 C第93页

论文共9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不同水分条件下水稻根系发生发育相关基因的定位及表达分析
下一篇:广州国家级历史文化村镇公共空间更新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