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| 1.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| 第9-11页 |
| 1.2 卫星地磁测量概述 | 第11-13页 |
| 1.3 课题主要内容 | 第13-15页 |
| 第2章 磁测系统组成及安装矩阵测量总体方案设计 | 第15-30页 |
| 2.1 引言 | 第15页 |
| 2.2 坐标系的建立 | 第15-18页 |
| 2.3 磁强计、星敏感器误差模型 | 第18-20页 |
| 2.3.1 磁强计误差模型 | 第18-19页 |
| 2.3.2 星敏感器误差模型 | 第19-20页 |
| 2.4 安装矩阵测试的整体方案设计 | 第20-23页 |
| 2.4.1 安装矩阵的室外测试整体方案设计 | 第20-22页 |
| 2.4.2 安装矩阵的室内测试整体方案设计 | 第22-23页 |
| 2.5 安装矩阵监测的整体方案设计 | 第23-29页 |
| 2.5.1 自准直仪-平面镜监测法 | 第23-27页 |
| 2.5.2 光栅测角监测法 | 第27-29页 |
| 2.6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| 第3章 安装矩阵的室外测试 | 第30-55页 |
| 3.1 引言 | 第30页 |
| 3.2 室外测试准备工作 | 第30-31页 |
| 3.3 磁强计与地理坐标系间的姿态矩阵 | 第31-35页 |
| 3.4 星敏感器与地理坐标系间的姿态矩阵 | 第35-39页 |
| 3.5 误差分析 | 第39-53页 |
| 3.5.1 磁强计与地理坐标系姿态矩阵误差分析 | 第39-45页 |
| 3.5.2 星敏感器与地理坐标系姿态矩阵误差分析 | 第45-50页 |
| 3.5.3 磁强计与星敏感器安装矩阵的误差分析 | 第50-53页 |
| 3.6 本章小结 | 第53-55页 |
| 第4章 安装矩阵的室内转台测试 | 第55-76页 |
| 4.1 引言 | 第55页 |
| 4.2 室内测试准备工作 | 第55-57页 |
| 4.3 磁强计与转台零位间的姿态矩阵 | 第57-60页 |
| 4.4 星敏感器与转台零位间的姿态矩阵 | 第60-63页 |
| 4.5 误差分析 | 第63-74页 |
| 4.5.1 磁强计与转台零位坐标系的安装矩阵误差分析 | 第63-68页 |
| 4.5.2 星敏感器与转台零位坐标系的安装矩阵误差分析 | 第68-72页 |
| 4.5.3 星敏感器与磁强计间安装矩阵的误差分析 | 第72-74页 |
| 4.6 本章小节 | 第74-76页 |
| 第5章 安装矩阵变化的监测方案 | 第76-93页 |
| 5.1 引言 | 第76页 |
| 5.2 自准直仪-平面反射镜监测法 | 第76-80页 |
| 5.3 自准直仪监测实验及误差分析 | 第80-84页 |
| 5.3.1 扭矩实验 | 第80-82页 |
| 5.3.2 弯矩实验 | 第82-84页 |
| 5.4 光栅监测法 | 第84-85页 |
| 5.5 光栅监测实验及误差分析 | 第85-91页 |
| 5.5.1 扭矩实验 | 第86-87页 |
| 5.5.2 弯矩实验 | 第87-91页 |
| 5.6 本章小结 | 第91-93页 |
| 结论 | 第93-9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95-98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98-100页 |
| 致谢 | 第10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