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0-16页 |
1.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| 第11-14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2.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3 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14-16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4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1.3.3 技术路线图 | 第15-16页 |
2 相关基础理论及主要概念界定 | 第16-25页 |
2.1 相关基础理论 | 第16-20页 |
2.1.1 公共物品理论 | 第16-17页 |
2.1.2 项目融资理论 | 第17页 |
2.1.3 项目融资的模式 | 第17-20页 |
2.2 主要概念界定 | 第20-25页 |
2.2.1 农村基础设施及其融资的概念 | 第20-21页 |
2.2.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特性 | 第21-22页 |
2.2.3 农村基础设施的分类 | 第22-25页 |
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国际经验 | 第25-30页 |
3.1 美国农村基础设施融资经验 | 第25-27页 |
3.1.1 立法保障 | 第25页 |
3.1.2 政策扶持 | 第25-26页 |
3.1.3 多元化的融资模式与渠道 | 第26-27页 |
3.2 日本农村基础设施融资经验 | 第27-28页 |
3.2.1 政策扶持 | 第27页 |
3.2.2 农协发挥重要作用 | 第27-28页 |
3.3 韩国农村基础设施融资经验 | 第28-30页 |
3.3.1 开展“新村运动” | 第28页 |
3.3.2 韩国农协发挥作用 | 第28-30页 |
4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其对农村经济增长效果的实证分析 | 第30-42页 |
4.1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| 第30-34页 |
4.1.1 农田水利建设现状 | 第30-31页 |
4.1.2 农村道路建设现状 | 第31-32页 |
4.1.3 农村电力能源建设现状 | 第32-33页 |
4.1.4 农村教育现状 | 第33-34页 |
4.2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融资现状分析 | 第34-39页 |
4.2.1 法律保障分析 | 第34-35页 |
4.2.2 融资来源分析 | 第35-39页 |
4.2.2.1 中央及地方政府资金 | 第35-36页 |
4.2.2.2 金融机构融资分析 | 第36-37页 |
4.2.2.3 集体资本 | 第37-38页 |
4.2.2.4 民间资本 | 第38-39页 |
4.3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经济增长效果的实证分析 | 第39-42页 |
4.3.1 模型构建 | 第39-40页 |
4.3.2 估计结果及分析 | 第40-42页 |
5 完善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融资的对策建议 | 第42-49页 |
5.1 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基础 | 第42-43页 |
5.1.1 健全法律保障机制 | 第42页 |
5.1.2 继续深化农村基础设施产权改革 | 第42-43页 |
5.1.3 协调发展城乡公共财政体制 | 第43页 |
5.2 构建多元化的农村基础设施融资体系 | 第43-45页 |
5.2.1 加大中央政府投资力度 | 第43-44页 |
5.2.2 鼓励地方政府加大投资力度 | 第44页 |
5.2.3 激发民间资本的投资积极性 | 第44页 |
5.2.4 积极吸引国外资本 | 第44-45页 |
5.3 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管控创新 | 第45-49页 |
5.3.1 对项目可行性进行论证 | 第45-46页 |
5.3.2 组建专门的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管理部门 | 第46页 |
5.3.3 加强项目资金管控 | 第46-47页 |
5.3.4 加强项目的风险控制 | 第47页 |
5.3.5 重视项目后评价 | 第47-49页 |
致谢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