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12-26页 |
1.1 农药剂型的应用研究进展 | 第12-20页 |
1.1.1 国内外农药剂型的发展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1.2 目前已应用和正在研究中的农药剂型 | 第14-19页 |
1.1.3 农药新剂型的发展动向及应用前景 | 第19-20页 |
1.2 除草剂仲丁灵的应用研究进展 | 第20-23页 |
1.2.1 我国农田化学除草现状、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| 第20-21页 |
1.2.2 仲丁灵的理化性质、用途及存在问题 | 第21-23页 |
1.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3-24页 |
1.4 课题研究的内容 | 第24-26页 |
2 仲丁灵可湿性粉剂的理论基础及测定指标 | 第26-38页 |
2.1 可湿性粉剂的概念、特点和性能要求 | 第26-28页 |
2.1.1 可湿性粉剂的概念 | 第26页 |
2.1.2 可湿性粉剂的特点 | 第26-27页 |
2.1.3 可湿性粉剂的性能要求 | 第27-28页 |
2.2 可湿性粉剂的理论基础 | 第28-35页 |
2.2.1 润湿和润湿机理 | 第28-30页 |
2.2.2 固-液分散体系稳定性 | 第30-32页 |
2.2.3 影响悬浮率的主要因素 | 第32-33页 |
2.2.4 农药可湿性粉剂的组成及要求 | 第33-35页 |
2.3 可湿性粉剂的各项指标及测定方法 | 第35-38页 |
2.3.1 农药可湿性粉剂的各项质量指标 | 第35页 |
2.3.2 可湿性粉剂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 | 第35-38页 |
3 仲丁灵可湿性粉剂配方的研制 | 第38-49页 |
3.1 实验材料与仪器 | 第38页 |
3.1.1 实验材料 | 第38页 |
3.1.2 实验仪器 | 第38页 |
3.2 实验方法 | 第38-47页 |
3.2.1 载体的筛选 | 第38-40页 |
3.2.2 润湿剂的筛选 | 第40-41页 |
3.2.3 分散剂的筛选 | 第41-44页 |
3.2.4 热储稳定性测定 | 第44页 |
3.2.5 仲丁灵可湿性粉剂各项性能指标测定 | 第44-45页 |
3.2.6 正交实验确定配方使用条件 | 第45-47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7-48页 |
3.4 小结 | 第48-49页 |
4 仲丁灵可湿性粉剂的田间防效实验 | 第49-58页 |
4.1 材料与方法 | 第49-50页 |
4.1.1 实验材料 | 第49页 |
4.1.2 实验方法 | 第49-50页 |
4.1.3 调查、记录和测量方法 | 第50页 |
4.2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50-57页 |
4.2.1 实验结果 | 第50-56页 |
4.2.2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56-57页 |
4.3 小结 | 第57-58页 |
5 仲丁灵水分散颗粒剂的研制实验 | 第58-66页 |
5.1 材料与方法 | 第58-59页 |
5.1.1 材料 | 第58页 |
5.1.2 实验方法 | 第58-59页 |
5.2 结果与讨论 | 第59-62页 |
5.2.1 仲丁灵水分散颗粒粒度分布的测定 | 第59-60页 |
5.2.2 仲丁灵水分散颗粒不同粒度等级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 | 第60-62页 |
5.3 仲丁灵水分散粒剂各项性能指标的测定 | 第62-64页 |
5.3.1 农药水分散粒剂的各项质量指标 | 第62-63页 |
5.3.2 水分散粒剂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 | 第63页 |
5.3.3 仲丁灵水分散粒剂各项性能指标 | 第63-64页 |
5.4 仲丁灵水分散粒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| 第64-65页 |
5.5 小结 | 第65-66页 |
6 仲丁灵水分散粒剂的表征和形成机理探讨 | 第66-87页 |
6.1 实验药品与仪器 | 第66页 |
6.1.1 实验药品 | 第66页 |
6.1.2 实验仪器 | 第66页 |
6.2 实验方法 | 第66-67页 |
6.2.1 仲丁灵水分散粒剂的制备 | 第66-67页 |
6.2.2 扫描电镜(SEM) | 第67页 |
6.2.3 X-射线粉末衍射法(XRD) | 第67页 |
6.2.4 红外光谱测定方法(IR) | 第67页 |
6.2.5 差示扫描量热测定法(DSC) | 第67页 |
6.3 结果与讨论 | 第67-78页 |
6.3.1 仲丁灵原药及水分散颗粒剂的扫描电镜图 | 第67-70页 |
6.3.2 X-射线粉末衍射测定结果 | 第70-71页 |
6.3.3 红外光谱测定结果 | 第71-77页 |
6.3.4 差示扫描量热测定结果 | 第77-78页 |
6.4 仲丁灵水分散粒剂形成机理的探讨 | 第78-85页 |
6.4.1 仲丁灵原药的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| 第78-79页 |
6.4.2 仲丁灵原药与膨润土作用的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| 第79-80页 |
6.4.3 仲丁灵原药与DBS-Na作用的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| 第80页 |
6.4.4 仲丁灵原药与木质素磺酸钠作用的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| 第80-81页 |
6.4.5 仲丁灵原药和羧甲基纤维素的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| 第81-82页 |
6.4.6 仲丁灵、膨润土、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木质素磺酸钠作用的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| 第82页 |
6.4.7 仲丁灵水分散粒剂的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| 第82-83页 |
6.4.8 仲丁灵水分散粒剂可能存在的包衣结构 | 第83页 |
6.4.9 仲丁灵水分散粒剂可能形成的机理探讨 | 第83-84页 |
6.4.10 水分散粒剂在分散介质中微观润湿崩解、分散悬浮的探讨 | 第84-85页 |
6.5 小结 | 第85-87页 |
7 农药仲丁灵新剂型的环境安全性实验分析 | 第87-99页 |
7.1 仲丁灵水分散粒剂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和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 | 第87-89页 |
7.1.1 材料与方法 | 第87-88页 |
7.1.2 结果与分析 | 第88-89页 |
7.2 仲丁灵水分散粒剂对土壤中蚯蚓的毒性研究 | 第89-93页 |
7.2.1 材料与方法 | 第90-91页 |
7.2.2 结果与分析 | 第91-93页 |
7.3 仲丁灵乳油中有机溶剂对环境的影响 | 第93-95页 |
7.3.1 苯系有机溶剂对人的影响 | 第93页 |
7.3.2 苯系有机溶剂对动植物的影响 | 第93-94页 |
7.3.3 苯系有机溶剂对土壤、水和大气环境的影响 | 第94页 |
7.3.4 国内外对苯系有机溶剂的限制 | 第94-95页 |
7.4 仲丁灵水分散粒剂中各助剂的环境安全性分析 | 第95-97页 |
7.4.1 膨润土的环境安全性分析 | 第95-96页 |
7.4.2 其它助剂的环境安全性分析 | 第96-97页 |
7.5 仲丁灵乳油和仲丁灵水分散粒剂的经济效益分析 | 第97-99页 |
8 研究结论与展望 | 第99-102页 |
8.1 研究结论 | 第99-100页 |
8.2 展望 | 第100-102页 |
致谢 | 第102-10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3-11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113-114页 |